初中语文同作者文言文对比阅读方法探究

肖亚维

[摘 要]文言文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板块,也是初中阶段学生较为薄弱的一个板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同作者文言文的对比阅读,有效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在对比阅读同作者的不同文言文的过程中,内容、背景、情感、体裁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师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主动进行对比阅读的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同作者文言文;
对比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3-0013-04

一、文言文教学的问题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比例大幅增加。同时文言文的篇幅加长,理解难度增大。部分学生因为难以理解文义,产生畏惧心理,以致不愿意主动学习文言文。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单篇阅读,轻对比阅读;
重字词理解,轻内容分析;
重课内知识,轻课外延伸。可以说,文言文阅读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重难点。

二、对比阅读的必要性

对比阅读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对比阅读是我国传统的阅读方法。朱熹在《朱子语类·论读书》中指出:“将精义诸家说比并,求其是,更定有合辨处。”这里的“比并”和“合辨”就是“将其合并起来一起比较辨析”的意思。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一书中提到:“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对比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对客体形成一个由表象到内在、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普遍的思考认知。其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创造的思维方式。

三、对比阅读同作者文言文的趋势

文言文的对比阅读包括:同作者的对比阅读、同主题的对比阅读、同体裁的对比阅读、同写作手法的对比阅读、同时期的对比阅读、同流派的对比阅读等。笔者选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同作者的文言文的对比阅读进行探究。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者有意提醒学生注重同作者文言文的对比阅读。如教材中《与朱元思书》“思考探究”第四题提到“吴均三书”,推荐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愚公移山》“积累拓展”第六题提到《列子》中其他的寓言故事;
《周亚夫军细柳》“思考探究”第四题推荐了解《史记》中记述的其他历史人物,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

相关中考命题也体现了对比阅读同作者文言文的趋势。如2019年湖北孝感卷围绕司马迁的《周亚夫军细柳》和《良将李牧》设题,对比李牧与周亚夫在治军方面的共同点。2019年四川宜宾卷围绕司马迁的《周亚夫军细柳》和《淮阴侯列传》设问,主要进行人物形象的比较。

四、对比阅读的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作对比阅读分析表来进行对比阅读。

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发散思维,理解文言文,形成自主意识,并尝试解决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正如钱梦龙所说,教《陋室铭》这样浅近的文言文,也应该可以像教现代文那样,凡老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老师只在关键处作些指导、点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教师可以转换角色,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通过抛出一个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接着,指导学生结合探讨所得制作对比阅读分析表。对比阅读分析表这种可视化工具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内化阅读认识,化抽象为具象,产生深刻的对比阅读记忆;
也能让学生丰富阅读量,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最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本组对比阅读的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关成果进行讨论,并归纳学生尚未能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让学生于课后结合相关资料找寻答案,再进行分享。

五、同作者文言文的对比阅读

(一)寻找文体的共性

例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的过程中,学生小组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上分享探讨等,共同完成了 《记承天寺夜游》和《记游松风亭》对比阅读分析表(见表1),进而理解了文章内容,了解了创作背景,习得了写作手法,感悟了作者情感。

通过对比阅读苏轼的这两篇文章,学生发现它们的相同点是体裁都是散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都是初步叙事,进而抒情或议论。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使学生明白散文写人记事只是表象,重点是所体现的情感体验,也就是“写景以咏志”中的“咏志”,“写景以抒情”中的“抒情”。《记承天寺夜游》《记游松风亭》这两篇文章的“神”是不同的。可以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这两篇散文的创作背景,从而了解苏轼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这有利于学生明白不同的经历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遇到散文体裁的文言文,可以再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对比阅读分析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散文文体知识点,归纳散文的阅读规律。如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和《石渠记》,制作相应的对比阅读分析表(见表2),进一步巩固文体知识点,总结游记散文的阅读方法:1.明晰文段所叙述的事情:何人游何景点,标明游踪。2.找到文段所描写的景物:看景物的特点、景物的变化。3.注意文段所塑造的人物:性格、思想、行为、态度、品德、命运、影响。4.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情理:对人生、事物等的情感观念,作者的处事态度、生活志趣等。通过对比阅读这三篇文章,了解“永州八记”,同时了解被贬到永州任司马的柳宗元的思想动态,从而完善对柳宗元的人物形象认知。

又例如,通过对比阅读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制作相应的对比阅读分析表(见表3),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开头结尾有自己特殊的格式。这样做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忠君爱国之道。

再例如,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和《与顾章书》,并制作相应的对比阅读分析表(见表4),以使学生感受骈文之美——对称美、含蓄美、色彩美、音乐美。同时结合这两篇文章的背景,使学生了解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一些仁人志士选择远离世俗喧嚣,隐居山林这一文化现象。

同作者同文体的文言文对比阅读,可以深化学生对相关文体及作者的了解。

(二)寻找情感的共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两篇不同文体文章的语言美,深化他们对作者的情感、主张或思想的了解。如可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并制作相应的对比阅读分析表(见表5),以感受散文和诗歌不同的语言魅力,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又如可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和《秋词》,并制作相应的对比阅读分析表(见表6)。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明白刘禹锡“陋室不陋”的安贫乐道和“秋日胜春朝”的豁达乐观,进一步走进刘禹锡的内心世界,与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

同作者同情感不同文体文言文的对比阅读,可以深化学生对作者的情感、主张或思想的了解。

(三)寻找整本书风格或思想的共性

例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和《庄子·惠子相梁》,并制作相应的对比阅读分析表(见表7)。

可以从上述“《庄子》二则”的阅读延伸到《庄子》中其他有趣的小故事的阅读,如《庄子钓于濮水》《仲尼适楚》,以使学生了解《庄子》的风格特点,深化对庄子创作风格的了解,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开阔阅读视野,增强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亲切感。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以史为镜,向贤者学习,培养他们发散思考的能力。

同书中不同篇目的对比阅读,可以深化学生对整本书风格或思想的了解。

(四)寻找同篇修改前后的不同

可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卖油翁》(统编教材课文)和《欧阳文忠公文集二九·笔说》中的相关文段,通过探究修改的内容,感受《卖油翁》语言的精练、描写的细致。同时,这也能推动学生探究语言背后的意义,明白好文章是一遍一遍修改出来的,进而养成好的写作习惯。

在同作者文言文的对比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寻找文体的共性、情感的共性、整本书风格或思想的共性、同篇修改前后的不同等深化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张伯行.朱子语类辑略[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2]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89.

[3]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25-27.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对比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以群文阅读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双向融合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年10期)2017-03-13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6年12期)2017-01-0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小学(2016年10期)2016-12-12小学语文“对比阅读”教学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的使用分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17期)2015-10-24

推荐访问:文言文 探究 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