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题结题报告优秀7篇

课题结题报告优秀我组申报了课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培训、小组成员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具体运行以及评价方面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题结题报告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课题结题报告优秀7篇

课题结题报告优秀篇1

我组申报了课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培训、小组成员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具体运行以及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一、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学科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学科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科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探讨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⑴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⑵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⑶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三、预期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1)积极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互动有效教学的新策略,包括“分层策略”、“训练策略”、“评价策略”等,丰富有效教学理论的内涵。

(2)从实践层面上研究互动有效教学的理念,为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案例。

2、实践价值:

(1)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行为转变的前提。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新课程,正确认识教学,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改善课堂环境。通过有效教学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课堂学习能充分满足师生的生活需要,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3)改善评价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充分体现评价尊重性、激励性、参与性的原则。

(4)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研究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四、具体内容

1、关于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作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问题情境通常有引入课题、提出问题、生成新知、揭示数学本质、激发学生兴趣等功能,因而情境创没对一节课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服从实际需要。情境的创设不一定都在课的开头,同时一节课中也可能不止一处需要创设情境。控制展示时间。每个情境展示的时间不宜过长,通常在5分钟之内比较适宜,否则有冲淡主题之感。尽量重复使用。为了提高使用率,应尽可能地在不同阶段使用同一个问题情境,必要时可将相关情境适当改造一下。利于教学实效。创设情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便于教学的开展。如果使用某一问题情境有牵强附会之感,或者因为该情境的给出可能会削弱探究活动的思维价值,那么这个情境就不如不用。

到了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尽量挖掘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以及实际生活的联系,如电话费、水电费、出租车费与用时的关系,银行利息与存款时间的关系,保险、物价、抽奖、股票、债券等等。引导和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调查和研究,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思维的潜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炼数学,应用数学。

2、关于问题探究的有效性

明确问题。要达到探究的效果,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老师可以说“下面请大家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或“请看问题X”;其次问题的给出要清楚醒目,表达要干脆,尽量不重复,有条件的可用投影显示出来。

充分思考。问题给出后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思考时,老师尽量不作任何提示,以免干扰和束缚学生的思维。及时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要及时作出评点。案例2:在学对数的性质时,由小组分工合作,分别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①与;②与;③与的图象,让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图形特征,从而得到对数函数的性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列表时不少人自变量取1,2,3,图象自然也只画了第一象限内的一小段;而有的画了一、四象限内的部分,就想当然,也就把曲线画穿过轴,由于是分工,所以学生每人就不需画出所有的图形,有时间指正(或更正)错误,欣赏别人的成功,同时加深对图形的理解,这样既省了时间,又能达到探究互助的目的。

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宗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与动脑,在亲自体验过程中获得发展,而一节课的时间很有限,处理好探究学习的时间与自主技能训练的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提高上课效率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我充分利用教材,同时也大胆地整合教材,使我的课堂教学更适合我的学生。

3、关于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依托旧知,在研究讨论中生成新知。新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已掌握的知识,所以结合问题情境,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再度研究与讨论来生成新知识是最常用的一种新知建构方法。

合情推理;在归纳类比中生成新知。根据已学知识,利用归纳与类比等合情推理手段来得到新的命题也能自然地建构起新的知识,这种生成新知的方法在立几、数列、解几等知识块中经常使用。

展示实例,在抽象概括中生成新知。通过多个实例的展示,引导学生从中抽象概括出有关结论,这种新知生成方法比较直观,学生易于接受。

4、关于例题教学的有效性

例题教学为学生的解题提供了示范,通过例题的讲解既可以帮助学生深悟有关概念与原理,还能进行知识的迁移与拓展。如何有效地进行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必要前提,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就应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即如何从题目中拎出关键词如何列出重要条件如何分析题目结构如何建立数学模型等展示学生思维。在例题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位学生谈完后,老师还要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别的想法,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进行变式教学。适当改造题目的条件或结论,进行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变式时要有明确的意图,要指出它与原题的联系,提炼出学生应从中获得的注意点与启示等。

注重解后反思。及时归纳、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到能解一道题就能解一类题。对于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或共性错误,要引导学生反思出错的原因,并及时进行纠错训练。

改变呈现方式。为了便于学生把握题目的实质,揭示相关题目的解题规律,有时可改变题目的呈现方法。如将结构相同或方法类似的几个题目放在一起以题组的形式出现;或者将静止的题目运动起来,以揭示其变化的规律等。

每天我都上两个班的课,上完一个班,马上反思,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包括教学目标的达到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程资源是否整合、对未预见言行是否处理得当、问题设置是否有意义、情境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思考),如果时间允许,第二个教学班就马上调整自己的教学,如果当天不能调整,记录下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共同开发、创造课程资源活动的小结、思考,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感觉自己也在进步,也在收获。

5、关于课堂小结的有效性

⑴充分认识小结的作用。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描凤,神在点睛,”的确,一个恰到好处的课堂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炼升华、乃至发人深思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激起学生对后继学习的渴望。

⑵力争做到形式多样。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小结方式,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进而失去了小结应有的作用,所以应尽量避免形式单一的小结方式。“概括总结式、交流心得式、发散引申式、串联归纳式、设置悬念式、表扬激励式、幽默风趣式”等小结方式对新课程的教学仍然适用。

五、方法设计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并总结课堂教学的效果。

2、行动研究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和反思,发现、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

3、观察法:在本课题研究中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对教学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研究。

4、文献资料法:查找高中有效课堂教学课的理论支撑,查阅历年学生成长资料,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供借鉴的优秀经验,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5、经验总结法:对高中课堂教学研究进行回溯性的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局部”经验发掘其普遍意义,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规律。

六、存在问题及反思

1、部分教师的观念还跟不上,课堂教学还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大班制的现象比较严重,给课堂上学生开展活动、探究、交流和评价改革造成影响。

3、配套的教具少,教辅资料很少,给老师们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课题结题报告优秀篇2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我们学校处在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山区,学生的家长大多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非常多。父母为了工作,没时间监督和管理孩子;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缺乏自觉性;如此的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落后。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作为老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学。只有提高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才能限度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增长,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现阶段各学校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根本满足不了未来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培养课前自学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当前,有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课的课前自学,还没有体会到课前自学的真正意义,根本没有有安排学生去自学的概念。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课前自学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自学也不晚。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大家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自学习惯上,良好的课前自学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为此,我确定了以“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课前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作为实验课题。

二、理论依据

1、生活教育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数学。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既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2、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不是简单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3、情境主义的学习理论

在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中,有关学习的理论经历了三个转变,即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到情境主义的转变。情境主义主张按照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探索活动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在真实或逼真的活动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有意义学习,而且有助于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的迁移。

三、课题的界定

农村:学生家长素质普遍较低,培养学生的意识不够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生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习欲 望不够强烈。

中年级学生:包括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萌芽阶段,生理、心理都在不断的酝酿而走向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理想,一个人一旦有理想和想法他就又会产生叛逆心理。

数学课前自学: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数学课前的自学。数学课前自学能力,是以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多方面、多因素的一种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科学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旨在“让学生养成数学课前自学的习惯,培养数学课前自学能力,主动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达到无师也能自通的境界,培养一批会学习的人才。

2、通过探索与研究,使本校教师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组织教学,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地位,依据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五、研究方法

本实验采取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教育科研方法,注重各种方法的相互协调与对比,采用问卷法,访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反馈法等各种实验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实践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数学课前自学的意义

课前自学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针对不同学习材料或课型提出不同的课前预习要求,使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课前自学可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前自学时学生对上课内容提前进行思考,甚至收集相关信息,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收集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课前自学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意义

课前自学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之一。数学课前自学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有效的课前自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也能提高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能帮助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常识的联系,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法去观察、理解、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自学是必不可少的。

(三)培养学生数学课前自学能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课前自学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特别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课前自学方法和培养学生课前自学习惯为主要切入点,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

对于概念性的知识,他们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划一划、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例如预习《圆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就把关键词划起来、把重点词圈起来:先在纸上确定一点作为圆心(打上×),把圆规的两只脚分开,使两脚之间的长度为r,再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圆心上,把另一只装有铅笔的脚绕圆心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通过预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画圆的过程。

2、巧用课前自学方式,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这是课前自学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

(1)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例如对“约数和倍数”的理解,课本上只有一句话:“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就a叫做b的倍数,就b叫做a的约数。”学生就可以举出这样的例子:6能被2整除,6就是2的倍数,2就是6的约数;15能被5整除,10就是5的倍数,5就是10的约数等。表面上看,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际上学生是在用具体的例子理解概念。当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会有质的飞跃。

(2)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课前自学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圆的初步认识》中对“圆心”、“半径”的预习,我带领学生到操场,给他们绳子和细木棒等,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画圆,让他们感知什么是圆心、确定圆心的意义,以及绳子的长短与所画成的圆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画一画、做一做,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求知欲。

(3)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不指导学生怎样自学这样的内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想象。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如预习《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时,可以指导学生将它与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进行对比。再如预习《分数基本性质》时,可以指导学生将《商不变的性质》与它进行对比。使用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及新知;还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课前自学的重要一环。

对课前自学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发现问题才是课前自学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例如:在教“商不变的性质”时,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进行标注的: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他的疑惑是为什么要“零除外”,如果不要这三个字,可以吗?在课堂里,针对自己的疑惑,他听课越发仔细了,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也因为是有了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题结题报告优秀篇3

我组申报了课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培训、小组成员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具体运行以及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效。现就课题的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一、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学科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学科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科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探讨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⑴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⑵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⑶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三、预期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1)积极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互动有效教学的新策略,包括“分层策略”、“训练策略”、“评价策略”等,丰富有效教学理论的内涵。

(2)从实践层面上研究互动有效教学的理念,为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案例。

2、实践价值:

(1)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行为转变的前提。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新课程,正确认识教学,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改善课堂环境。通过有效教学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课堂学习能充分满足师生的生活需要,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3)改善评价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充分体现评价尊重性、激励性、参与性的原则。

(4)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研究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四、具体内容

1、关于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作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问题情境通常有引入课题、提出问题、生成新知、揭示数学本质、激发学生兴趣等功能,因而情境创没对一节课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服从实际需要。情境的创设不一定都在课的开头,同时一节课中也可能不止一处需要创设情境。控制展示时间。每个情境展示的时间不宜过长,通常在5分钟之内比较适宜,否则有冲淡主题之感。尽量重复使用。为了提高使用率,应尽可能地在不同阶段使用同一个问题情境,必要时可将相关情境适当改造一下。利于教学实效。创设情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便于教学的开展。如果使用某一问题情境有牵强附会之感,或者因为该情境的给出可能会削弱探究活动的思维价值,那么这个情境就不如不用。

案例1:“函数”,初中到高中,初中的函数,教材采用“变量说”,高中提出了“对应说”,人教A版采用了从实际例子中抽象概括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定义函数的方式介绍函数概念,把“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这种安排我在实践中觉得更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理解函数的概念。而具体教学过程,我为学生设计他们熟悉的“行程问题”、“比例问题”、“价格问题”,利用图表、图形(如课本第26页的练习2),让学生探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从学生熟悉实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要求学生认识、描绘以及概括。

到了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尽量挖掘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以及实际生活的联系,如电话费、水电费、出租车费与用时的关系,银行利息与存款时间的关系,保险、物价、抽奖、股票、债券等等。引导和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调查和研究,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思维的潜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炼数学,应用数学。

2、关于问题探究的有效性

明确问题。要达到探究的效果,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老师可以说“下面请大家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或“请看问题X”;其次,问题的给出要清楚醒目,表达要干脆,尽量不重复,有条件的可用投影显示出来。

充分思考。问题给出后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思考时,老师尽量不()作任何提示,以免干扰和束缚学生的思维。及时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要及时作出评点。案例2:在学对数的性质时,由小组分工合作,分别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①与;②与;③与的图象,让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图形特征,从而得到对数函数的性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列表时不少人自变量取1,2,3,图象自然也只画了第一象限内的一小段;而有的画了一、四象限内的部分,就想当然,也就把曲线画穿过轴,由于是分工,所以学生每人就不需画出所有的图形,有时间指正(或更正)错误,欣赏别人的成功,同时加深对图形的理解,这样既省了时间,又能达到探究互助的目的。

案例3:在研究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时,我讲完课本的例1后,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在的增长情况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关键点,找出交点,在课内的探究,时间有限,数字运算不可能太复杂。而把课本的例2作为第二节上课时的复习与回顾,让例2复杂的数字的处理简化,直接由学生自己第一节课探究的结果来分析,得到题目想要的结论。

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宗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与动脑,在亲自体验过程中获得发展,而一节课的时间很有限,处理好探究学习的时间与自主技能训练的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提高上课效率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我充分利用教材,同时也大胆地整合教材,使我的课堂教学更适合我的学生。

3、关于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依托旧知,在研究讨论中生成新知。新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已掌握的知识,所以结合问题情境,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再度研究与讨论来生成新知识是最常用的一种新知建构方法。

合情推理;在归纳类比中生成新知。根据已学知识,利用归纳与类比等合情推理手段来得到新的命题也能自然地建构起新的知识,这种生成新知的方法在立几、数列、解几等知识块中经常使用。

展示实例,在抽象概括中生成新知。通过多个实例的展示,引导学生从中抽象概括出有关结论,这种新知生成方法比较直观,学生易于接受。

案例4:“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电脑设计情景:正在公路边等公交车的乘客人群与公交车公司出车数量。实物情景:

①课室里正在上课的学生;

②如何用适当的语言,把课室里的同学分成两部分,你有几种分法?

公交车,好多学生每天都要坐,他们常常感觉,要不等了好久,要不好挤,身边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室里的同学,熟悉的人用不同的词汇描述。让学生体会原来数学就发生在身边。

案例5:“函数单调性”,由的图象观察随变化情况。函数的单调性,教材编写的很好,从图形语言——文字语言——数学语言,一步一个台阶,可在实施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究后,犯错、徘徊后才提醒,教学过程中发现,文字语言:“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学生在初中里用过,一下就能说出来,而最后一个台阶,学生却很难跨上,即数学语言:“当时,有”。特别是成绩中下的学生,即使上课时用了几何画板展示,我自己教学体会,电脑展示得快,学生好象明白得快,忘得更快。这句“当时,有”,数学老师看似简单,可学生刚刚接触就感到怎么来的式子,以及后来在遇到有关的单调性问题,例如:若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增函数,求不等式的解集。我把和比喻成戴帽的人与没戴帽的人,两个人比高,要相同条件,要么都不戴帽,要么同时戴帽,增函数可理解为一般的普通的帽子,高个子戴着仍然是高个,矮个子戴着仍然是矮个子,减函数可理解为魔术帽,矮个子戴了变高,高个子戴了变矮。

4、关于例题教学的有效性

例题教学为学生的解题提供了示范,通过例题的讲解既可以帮助学生深悟有关概念与原理,还能进行知识的迁移与拓展。如何有效地进行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必要前提,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就应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即如何从题目中拎出关键词如何列出重要条件如何分析题目结构如何建立数学模型等展示学生思维。在例题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位学生谈完后,老师还要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别的想法,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进行变式教学。适当改造题目的条件或结论,进行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变式时要有明确的意图,要指出它与原题的联系,提炼出学生应从中获得的注意点与启示等。

注重解后反思。及时归纳、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到能解一道题就能解一类题。对于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或共性错误,要引导学生反思出错的原因,并及时进行纠错训练。

改变呈现方式。为了便于学生把握题目的实质,揭示相关题目的解题规律,有时可改变题目的呈现方法。如将结构相同或方法类似的几个题目放在一起以题组的形式出现;或者将静止的题目运动起来,以揭示其变化的规律等。案例七:1、让学生用类比两个数的关系思考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包含、相等)。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外先探究,课内提问完成,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第1个问题答得不好,而第2个问题学生回答的较好,学生把“并”类比为“加法”,“交”类比为“多项式的提取公因式的因式”,而“补”类比为“减法”,第1个问题回答不好,问题出在,学生并不理解“且,则”中的“”的意思,它代表了“小于或等于”。通过这个类比,修正了学生对“”的理解。

案例6、“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中学应用广泛的初等函数,曾经是初中阶段的学习重点,由于初中的教学要求仅限于作图,确定函数解析式,随着函数概念和性质学习的不断深入,但是教材这部分的内容没有独立的章节,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二次函数作为载体,把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学习逐步深入,二次函数的“升级”,正好是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再一次贴近学生的思维过度期。

每天我都上两个班的课,上完一个班,马上反思,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包括教学目标的达到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程资源是否整合、对未预见言行是否处理得当、问题设置是否有意义、情境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思考),如果时间允许,第二个教学班就马上调整自己的教学,如果当天不能调整,记录下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共同开发、创造课程资源活动的小结、思考,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感觉自己也在进步,也在收获。

5、关于课堂小结的有效性

⑴充分认识小结的作用。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描凤,神在点睛,”的确,一个恰到好处的课堂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炼升华、乃至发人深思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激起学生对后继学习的渴望。

⑵力争做到形式多样。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小结方式,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进而失去了小结应有的作用,所以应尽量避免形式单一的小结方式。“概括总结式、交流心得式、发散引申式、串联归纳式、设置悬念式、表扬激励式、幽默风趣式”等小结方式对新课程的教学仍然适用。

案例7:“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引入,课本设计了鱼化石中碳14的残留量。其中一个班讲课时用课本的引入,得,到讲对数函数时,继续用该引入中的,此时让学生动手探究,学生很不愿意动,原因大概是问题远离他们实际生活,并且数字太繁,当我上另一个班时,我马上把问题改为:如果你爸爸第一个月给你10元零用钱,你爸爸想通过奖励,以你表现好,每月以10%的增长率,问多少个月后你的月零用钱达到1千元?这时学生可来劲了,马上算,还问计算器怎么按,学生所表现出的热情和积极与第一个班我上课时完全不同。

五、方法设计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并总结课堂教学的效果。

2、行动研究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和反思,发现、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

3、观察法:在本课题研究中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对教学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研究。

4、文献资料法:查找高中有效课堂教学课的理论支撑,查阅历年学生成长资料,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供借鉴的优秀经验,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5、经验总结法:对高中课堂教学研究进行回溯性的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局部”经验发掘其普遍意义,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规律。

六、存在问题及反思

1、部分教师的观念还跟不上,课堂教学还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大班制的现象比较严重,给课堂上学生开展活动、探究、交流和评价改革造成影响。

3、配套的教具少,教辅资料很少,给老师们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课题结题报告优秀篇4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设计

(一)研究背景及目标

1、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在我校上一阶段申报研究了《“小学课外阅读”课程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基础上提出的。透过上一阶段的探索研究,我们构成了一个“因校制宜”推动课外阅读活动运行起来的体系,建立了一个生态化的课外阅读资源网——《“书海任遨游”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资源网站》,构建了“立足课堂——走向课外”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为已经开发出的课外阅读课程资源搭建了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但要推动课外阅读深入、扎实、有效而常态化地开展下去,就务必结合新大纲要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研究。因此,我们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对已经开发出来的宝贵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与利用,研究持续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的策略,让教师们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课外阅读开展得更有实效性。

2、研究资料

(1)继续进行课外阅读序列研究,完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针对低、中、高各级段小学生的阅读潜力和社会化心理水平带给程度适宜的书籍或文段供学生选取阅读,进一步丰富和不断更新“书海任遨游”资源网站内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的资料,切实解决好“读什么”的问题。

(2)进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系列研究。

根据低、中、高各级段学生不同的阅读心理,构成功能不同的指导课型:如低年段重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中年段重在逐渐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高年段重在提升综合的阅读潜力。根据低、中、高各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研究不同题材、体裁的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低年级以注音童话、寓言、儿歌、童谣、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等为主;中年级侧重研究儿童小说、成语故事、科普读物、科幻作品等的指导;高年段能够阅读一些程度适合的名著,开展一些专题探究性阅读,在同一主题下进行阅读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课、阅读展示课系列课型研究。

(3)进行阅读活动的策划研究

研究如何从校园、级组、班级等层面,与德育、学科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推动课外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构成,并在各类活动中凸现阅读效果的评价与检测。

4、探索适合小学生的阅读记录方式。

(二)研究进程设计

1、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2月

(1)完成课题申报,制定课题实验计划;

(2)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明确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作铺垫;

(3)了解各班图书角、校园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的藏书及使用状况,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4)每班保证隔周至少要有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2、研究阶段2008年1月——2010年1月

(1)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级孩子们不同的年龄特点,分年级研究、探讨,一个年级至少展示一节成功的课例。

(2)发挥校园图书室、年级读书栏、班级图书角作用,各年级按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3)各班开设课内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保证隔周一节课外阅读课。

(4)开展“年级同读一本书”活动。

(5)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6)结合各大节日进行“感恩”、“诚信”、“爱国”等主题的专题活动、主题课型展示。

3、反思总结阶段(2010年2月——2010年6月)

透过“问题----计划----行动----反思----调节”一系列的行动,总结、反思得失,调整研究。

(1)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撰写结题报告,进行成果鉴定,总结及反思,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调整研究。

(2)成果整理: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汇报、结题报告)、结集或发表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教学案例、活动设计、课堂教学等声像记录、多媒教学课件等。

二、实施过程

(一)高瞻远瞩,规划引领

无须质疑,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比没计划的课外阅读时效性要强得多,为此,校园高瞻远瞩,校、级、班都在原有的阅读活动基础上制定了更为周密的计划,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职责,构成了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的读书活动,确保了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实施。透过多渠道、深层次的宣传引领,师生们都踊跃地投入到了课外阅读活动中来。

(二)营造氛围,势成燎原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走进校园,耳之听闻,皆为书声;目之所睹,尽为书影。启动“读书与养成教育”活动后,校园成立了“读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读书养成”系列活动方案,由少先队牵头,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书》,校园召开了“读书与养成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学生家长会,宣传“读书与养成教育”活动的好处、资料、形式,用心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校园还重视了读书软、硬件环境的建设,拨出专款在两年内两次购书近6500册,充实图书馆,更新图书。与社区书店互通联动,让孩子更快更多地接触到好书。优化读书环境,教室墙壁悬挂上了读书名言,各班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各个年级开辟了读书长廊。开展“捐一读百”活动,丰富班级读书角藏书。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的读书交流时间和“语文乐园”栏目,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校报交流,好书推荐,精彩故事分享等。评选“阅读之星”、“阅读小博士”、“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活动,把全校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推向了高潮。

(三)多样展示,评价激励

1、逐渐完善阅读之星星级评价方案。每月进行一次“阅读之星”评比活动,每期的“阅读之星”都能在校园的板报、广播或网页上进行公开表扬等,让学生有成就感。每学年进行一次“阅读小博士”评比活动,被评出的小博士在校园书海任遨游网站开设个人专栏,展示其风采。

2、年级阅读展示。每学期每级搞一次与课外阅读相关的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童话擂台赛、成语接龙比赛、故事表演赛、经典诵读积累赛等。

3、用心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比表彰活动,着重抓好古诗词诵读、年级推荐读物的阅读,班主任用心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推荐的书目,经常督促检查。

4、建立“聪明泉”文学社,创办“聪明泉”校报。栏目的编排上主要思考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有校园动态、有好书推荐、书海拾贝等栏目。

(四)好书推荐,导读引领

研究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阅读随意性比较大,而选好书是读好书的第一步。因此,推荐阅读也是我们课外阅读有效策略研究必不可少的资料之一。我们认为对于孩子们的阅读,老师、家长都有义不容辞的引荐职责。为了让孩子们校内外都能看到有益于身心的好书,我们把推荐书目的研究放在重要的位置,并改变了以往单纯由老师推荐,或者学生到校园图书室借阅、家长一厢情愿地选取教辅书的被动择书方式,而转向多元化的立体式的综合推荐方式:

1、教材拓读的经典书屋。选自教材的许多名篇经典都有其可拓读的资源,它们既是对课本资料的拓展延伸,更是学生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的契机。如中高年级的教材推荐书目:《爱的教育》《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森林报》《童年》《西游记》《三国演义》《绿山墙的安妮》《窗边的小豆豆》等,这些书籍随着课文的学习,课外阅读的补充,更丰富了孩子们的阅读视野。

2、分级阅读推荐。我校是广州市南方分级阅读的试点校,对于怎样向孩子们推荐适合他们年龄阅读的书籍,我们有了南方分级阅读的推荐书目指引,推荐给孩子阅读的书籍就更具科学性与可信度。在南方分级阅读的推荐书目中,我们再参选“小伙伴分级阅读”“鹂声分级阅读”等的推荐书目,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推荐一些学生们喜爱而又适合他们读的书。在广州市第三届读书节中,我校在南方分级阅读的活动中表现优异,在区的分级阅读知识竞赛中,各个年级都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学生的读后感征文、阅读手抄报、书签设计等在市的评比中都获得了良好的成绩,本次读书节,我校还获得了区、市的优秀组织奖。

3、师生互荐热门书籍。每期各班都会有来自于各班师生喜爱阅读的书目,我们主要采用每生写出自己阅读到的最喜欢的5至10本书目的推荐方法,整理统计后,排行最前的三本就为本班学生最喜爱的阅读书籍,校排行最靠前的前三本书就是校园最受欢迎的阅读书目。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夏洛的网》《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父与子》《根鸟》《西游记》《你是我的妹》“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皮皮鲁总动员系列”“笑猫日记系列”“十分系列”等都曾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阅读书籍。

4、专人专版阅读——辫子姐姐郁雨君儿童成长故事阅读交流会。辫子姐姐郁雨君的儿童成长故事作品集:《我的枕头哥哥》《我们就像两只熊》《我爱仙女姐姐》等作品很受学生喜欢,校园曾邀请她到校举行专版系列阅读交流活动,写书的人与读书的人相聚,实在是一件愉快的事,孩子们既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也被辫子姐姐生动搞笑的讲演所吸引。这应是孩子们阅读史上难忘的一幕。又如杨红樱系列阅读,郑渊洁系列阅读等也牵动着不少孩子的心呢。

5、红领巾广播电视台的绘本故事阅读推荐。每逢周四,红领巾广播电视台的语文乐园,就会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三个同学分主角讲绘本故事,每当这一刻,教室里是最安静的,讲的人讲得津津有味,听的人听得如痴如迷。听后这些故事还会在孩子们的手中互传,那些经典的绘本故事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心中扎了根,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石头汤》《等一会儿,聪聪》等,这种推荐阅读是深受师生喜爱的。

6、社区书店书讯推荐。毗邻校园的博览书店为师生的阅读带给了良好的条件,博览书店的新书预告就像春风一样吹进了校园,引领着孩子们的阅读;畅销书排行榜的公示,也为师生的择书作了导引。个性是那些在放学后常常在书店里等家长的孩子,他们是这些书籍的最早阅读者和信息传播者。

孩子们在校园里有了这些推荐书目的阅读,择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如何解决家庭购阅的问题呢个性是学生自主阅读时间最长的寒暑假。我们针对这种状况寒暑放假前校园都会精心挑选一些书目推荐给学生,在寒暑假告家长书中,开辟阅读导引专版。就这样,家庭阅读的择书问题也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五)课例研究,方法导引

老师们用心参与到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中,认真阅读周益民《上读书课啦》等名家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例系列书籍,针对不同年级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分年级有针对性地研究、探讨,每个年级都展示了成功的指导课例,低年级侧重激发读书兴趣和读书养成,中高年级则侧重于读书方法及阅读主题的研讨,或者欣赏阅读等。从阅读活动的几个阶段来分,我们先后进行了“好书推荐课”,“方法指导课”、“阅读赏析课”、“成果展示课”等课型研究;从读物的类别来分,我们曾进行了童话、寓言、绘本阅读、名著指导、整本书阅读、人物传记类等不同读物的指导方法研究。师生同读,交流共享,使这些指导课切肤体己,为孩子们带给了交流的平台。

1、侧重方法指导的课例研讨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策略,让孩子们灵活掌握了不少读书方法,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批注、做读书笔记等。低年级,我们侧重指导阅读童话及注音童谣等读物,学习积累字词或简单的句子,鼓励填写“小书迷”读书卡;中年级,学生阅读水平有所提升,开始学习积累优美句段,书写简单的点滴感悟,以“采蜜集”的方式做读书笔记;高年级,则能够在老师指导下提高到阅读整本书,鼓励接触一些经典名著,学生填写“心语录”,倡导写读书感受。如,根据六年级下册第三、五单元都是中外名著名篇的编排特点,我们在六年级进行了《走进名著之西游记》的阅读指导,摸索出了一套“课内带课外(引发兴趣)——自主初读,交流展示(初尝成功喜悦)——以点带面,排疑解难(指导读书方法)——提高品味,再读再悟(获得提高)”这样的指点小学生阅读名著的指导方法。发表于番禺教研的“走进童话乐园之《师生共读乐其中》课外阅读指导课”、“走进名著系列之《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孩子阅读经典名著方法的典型课例,它让孩子们掌握了阅读名著的要领;获得区一等奖的《走近名人》指导课例,是教给孩子们图书室阅读方法的代表课型,《战争与和平》课例则是利用图书室、网络进行专题阅读的代表范例。

2、侧重专题阅读的指导课例研讨

专题阅读指导课例也是我们研究的资料。针对学生喜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十分系列、皮皮鲁总动员系列等,我们进行了《笑猫日记》赏析阅读、“淘气包马小跳系列阅读”、皮皮鲁总动员之《《皮皮鲁和幻影号》读书交流会》等课例研讨,这些指导课例是师生同读共乐的见证,也是老师引导孩子们怎样透过阅读进行积累、选取、赏析的过程。《漫游成语廊》、《读书乐》等指导课例则是中低年级专题阅读的代表,《书声琅琅,诗韵幽幽》则是对经典诗词背诵理解运用专题的代表课例。

3、侧重交流分享的指导课例研讨

有阅读就就应有交流分享,怎样进行交流分享呢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如罗雪琴老师的《漫步书林,沉醉书香》是师生们在书海漫游,享受阅读快乐的交流分享,黄奋荣老师的《轻扣诗歌的大门》则是师生扣响诗歌的大门,分享诗韵魅力的课例,梁丽梅老师的《读懂爱,懂得爱,传播爱》又是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交流《爱的教育》的专题读书会。

总之,我们进行的课外阅读课型研究,加强了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了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良好阅读习惯。

(六)活动推进,书香飘逸

1、德育:主题阅读,书香育人

从06学年开始,我们分年级制定全校性的读书活动方案,既配合语文教学资料,又融入德育专题阅读活动。06学年,以“好书伴我成长”为口号,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开展“读书明礼(礼貌教育)”及“感恩亲情”主题活动与征文比赛。07学年,以“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为口号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并分年级进行主题阅读展示汇报;六月开展了“5·12”与灾区儿童心连心“六·一”汇演,这是主要以阅读展示、书法表演为特色的展示活动。08学年,以“书香校园,你我共建”为口号,结合广州市第三届“读书节”“阅读提高潜力”系列活动安排,上下学期分年级进行课外阅读展示活动。09学年,以“读历史故事明人生道理”为口号,结合德育课题分年级各有侧重地开展系列读书活动。2010年4月,开展“阅读历史故事传承中华文化”征文评比活动;6月开展“读历史故事明人生道理”课外阅读展示活动。最是书香能育人,阅读,是用生命点染生命的过程。统筹规划,才能收获丰盈。

2、语文:立足课堂,开发资源

语文学习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新课标强调要在“丰富语言的积累”上下功夫,并明确规定在小学阶段要完成“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我们的老师在摸索中认识到:语文教学,应“立足课内,走向课外”,以课堂教学为轴心,以一篇带多篇的方法带动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于是,语文、信息技术、艺术科组教师联手开发了“书海任遨游”课外阅读专题网站,出版了课外阅读校本教材,修改了《聪明泉》校报,并加强了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研究。为了真正建成一个好用、实用,易于常态使用的读书专题网站,我们进行了全新的第二次改版,立足课堂,走向课外,构成集各种文本、音像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阅读资源库,同时也为师生的阅读成果搭建了一个交流共享、常态激励的平台。网站规划了六个一级子目录,分别是“书香动态”“语文拓展资源”“课外阅读指导”“小书迷俱乐部”“读书成果展示”“校园阅读小报”。它们既有其独立的功能,同时又互相补充、互为呼应成为一个整体,体现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读的设计理念。“语文拓展资源”“小书迷俱乐部”两个模块从立足课内、弥补教材、课外阅读指引三个不同的层面构成丰富的拓读资源;“书香动态”“课外阅读指导”“读书成果展示”、“校园阅读小报”四个模块则为校园、教师指导课外阅读带给了交流互动的平台,为孩子们搭建了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成果的乐园,实现了反馈评价的激励功能。资源开发,是教师超多阅读挑选素材的过程,倾注的是全体教师的心血,融入的是全体学生的热情。

3、各学科渗透,科科浸墨香。

围绕课外阅读有效策略的研究,我们把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延伸至各个学科,科学学科拓展读《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等,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去了解各种搞笑而神密的科学知识,引发了孩子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牵手综合学科,开展了《以书为伴,读书明理》的读历史故事等专题阅读活动,师生透过读故事,写读后感,演历史故事等方式,一同沉浸在浓浓的历史书香里。

4、同读共写,享受墨香之乐

只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带出一批爱读书的孩子。师生同读共写是我们课题研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教师的阅读带动着孩子们的阅读,孩子们的阅读又牵动着老师们的阅读。师生同读历史故事,共写读后感;师生同读校园流行小说“淘气包马小跳”、“皮皮鲁”系列、同看绘本书,共诵经典诗词等,这些阅读缩短了师生的心灵距离,共同享受着阅读的快乐。

结论:课题研究按计划顺利完成,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研究》课题,我们侧重从校园环境设置、推介引读、指导阅读、活动推进、激励机制等方面探寻了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这个探究的过程,让师生们读得有味,读得有法,读得有效它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提升了学生的潜力与素养。

三、硕果飘香

近三年来,语文课题组的师生参加的各种竞赛、评比活动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共获得各种荣誉、奖项396人次,其中国家级16人次,省级22人次,市级72人次,区级152人次,镇级134人次,能够说是捷报频传,形势喜人。个性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外阅读、六语潜力竞赛辅导方面成绩优异,名列区的前茅。

1、08、09年获得区课外阅读优秀校园复评一等奖,书香网页评比获区的一等奖、市的二等奖。在广州市第三届、第四届的读书节中,我校分别获得了市、区的优秀组织奖。07年4月6日,在广州市农村小学教师培训会上,吴俊英主任作了《因校制宜,创造条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专题发言,与市近130多所农村小学的骨干教师一齐分享了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经历,为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尽了一份绵力。

2、课外阅读指导课例研讨,对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有了必须的认识,构成了二十个有年段特点的指导课例。其中《走近名人》等4个优秀课例发表或获区级及以上的奖励。教师撰写的课外阅读经验论文43篇,在省市区级发表或获奖的达16人次。

3、师生课外阅读成效显著,谢萍副校长获得区书香校长称号,罗雪琴、温婉霞、郭银波老师获得区优秀辅导老师称号。郭静同学在广州市第三、第四届读书节活动中分别获得了“羊城书香少年”、“省阅读之星”的称号,陈建铭同学获得了区阅读之星的称号。陈建铭、陈宇能、欧紫媛、黄裕等同学的读书节征文获得了广州市的三等奖,陈婉莉等同学的书签、手抄报等获得了广州市的一等奖等。

4、“聪明泉”文学社被评为我区优秀小社团之一,学生“四大名著”知识竞赛获区一等奖;三(3)班同学在我区课文演读比赛中获区二等奖。学生作品发表或获奖就更多;《现代小学生报》、《番禺日报》等多次对我校课外阅读进行过报道。

5、构成了一至六年级的校本阅读教材6本,08、09年《聪明泉》校报合订本两本,超多的师生读书笔记、阅读记录等原始资料。

四、思考与改善

对于课外阅读如何推进,我们也在思考中争辩过,在彷徨中不断探索,庆幸的是我们拥有一个温静、善思、乐学的领导班子与教师队伍,因而,课外阅读既没有像一阵风似地走过场,也没有忽冷忽热地中断过。几年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慰的成效,这既是对我们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的肯定,也为市、区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了有待我们改善的地方。

1、评价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研究课外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期望阅读者能终生持续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阅读之星星级评价方案、书香家庭、书香班级评价的具体操作细则等还需要修定。怎样用较完善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能更好地坚持下去,这是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校园网站技术建设需要进一步解决,网站的共享性、交互性功能尚未实现,校园网建设的技术与经费保证等都需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3、课例研讨的广泛性,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如何得到更好的体现等也需进一步研讨。

欣阅成习,墨香浸心。这是我们追寻的阅读春天!

课题结题报告优秀篇5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xxxx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心理课题结题报告。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校选择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1、低年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生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中年级: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初步懂得社会法规,形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学生交往,学会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培养集体意识。

3、高年级: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学会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监督能力,学会确定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以积累更好的经验。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xxxx.9-xxxx.8)

(一)准备阶段:(xxxx.9-xxxx.12)

1、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学习学校总课题方案,开题报告《心理课题结题报告》。

3、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xxxx.1—xxxx.12)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总结阶段:(xxxx.1—xxxx.8)

1、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1、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

xxxx年9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1-5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指导专家:任其平(安师院教育系教授)

课题负责人:王泽润

课题组长:徐一文

课题组成员:潘家宝、舒萍、张丽、叶代娣、朱秀华、钟玲、邹慧君、潘功兰、吴晓潮、薛苇、鲍涛、余丽娟、汪翠霞、刘娟娟、朱启宏、梁兰萍

2、根据实际,实验研究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全面普及,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心理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与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使全校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对个人学习、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极大地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二)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

学校办学的宗旨是“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开展以下活动。

①建立个案库。学校经过班主任的详细了解与观察确定了少数有较重心理困扰及障碍的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辅导对象,由年级组辅导教师一月一次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认真分析行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后期教育的针对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辅导个案库成员有20余人。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教育,大多数学生能正常地学习,正常与同学交往,处事能力大有增强。

个案一:五(3)班吴某,大脑有疾患,精神经常兴奋,失控。一年来在年级组教师跟踪教育辅导下,现在能正常随班就读。学生评价:他上课能静心下来听课,下课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不随便攻击别人。

个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动,学习不能专心,课堂上行为随意经常无故攻击人。如今学生评价:上课能安静上课,作业能及时完成,鲁莽行为有所改善。

个案三:四(2)班徐某,表现为不与同学交往,平时不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封闭自我。现在学生评价:如下课与同学玩耍,上课也能发言,集体活动表现也较积极。

个案四:四(1)班韦某,表现为个性偏激主观,遇事冲动,以自我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与爷爷发生冲突,因而举起斧头砍爷爷被及时制止。现在家长评价:与人相处时较友善,学会怎样文明理智去解决问题,能够尊敬家长,遇事愿意与家长沟通。

②举办专题讲座。为提高广大学生调控自我行为的能力和素质,学校聘请专家举办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指导学生调控自己的心理。安师院教育技术系任其平教授,致力于教育研究,他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借助讲座形式与广大学生交流,让学生受益匪浅。xxxx年底我校邀请了《知心姐姐》杂志社的编辑来校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她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③举办心理健康板报。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专题板报展,让学生们认识心理学,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更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自我调控的方法。

④开设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学校开设了“知心姐姐信箱”,学生可以将自己成长的烦恼通过书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辅导教师能很快给学生咨询回复,引导学生学习,疏导学生思想。高年级组的心理辅导教师还组织五年级优秀学生成立了咨询小组,共同商讨成长中的烦恼,通过师生之间的朋友式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2)加强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并且影响着学校教育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

一是积极创设条件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更多的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懂得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xxxx年聘请了三院保健主任给家长做《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报告;xxxx年9月请安师院的严云堂教授为六年学生做《关注学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讲座,对于高年级学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厌学、说谎、早恋等现象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广大家长深受启发。xxxx年9月请任其平教授给一年级家长做《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生活》报告。各类专家指导讲座,让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从而科学地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是利用《家教周报》报纸,心理板报、广播站及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介绍现代教育观,让他们知道减负减什么,家庭的民主气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等有关知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育人观,人才观,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参与的机会,体验的机会,还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成长环境。

三是对个别有心理困扰的家长进行案例教育,进行对话,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课题结题报告优秀篇6

1、研究的问题

本课题以中学数学课程教材开发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初、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为载体,以新中学数学教材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模式为切入点展开。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1.1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

通过研究,认清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认清我国数学教育的优势与问题所在,提出新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当把握好的基本关系。研究成果是一组有新意的、能指导教材编写的论文。

1.2新初中数学课程教材的创新设计、编写和实验。

通过研究,探索新初中数学课程教材的创新点,如探索创新的开放的数学课程教材结构体系,探索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方式的数学课程教材设计机制,数学课程教材设计中积极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设计等。研究成果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资源等以及一组相关论文。

1.3普通高中新数学课程教材设计、编写和实验。

通过研究,寻找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高中数学课程教材设计模式,探索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接受式与活动式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的数学课程教材的设计与编写途径,数学课程教材设计中积极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设计等。研究成果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资源以及论文。

1.4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通过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本质、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特别是数学探究能力上的作用和途径。研究成果是《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本)》、信息技术支持系统和论文。

2、研究思路

本研究按照“文献研究——建构理论——教材编写实践——教材实验——归纳、反思——修正教材”的路线进行,从对数学教育改革的历史分析开始,在分析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以当代数学课程理论、数学教育心理学理论等为依据,构建数学教育改革中应当把握的基本关系、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以及数学课程教材的创新等理论;在文献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将理论付诸于教材编写的实践,并通过教材实验以检验理论构想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再通过多种方法收集教材实验数据和实验区师生对教材的反馈意见,经过认真分析、归纳,作为教材修订的依据,落实在教材修订过程中。

3、研究方法

以中学数学教材的编写与实验为载体进行数学课程教材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特点。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质与量相结合的形式,重视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借鉴国外课程行动研究的手段,理性思考和实践行动相结合,重视案例收集和分析工作,研究工作及其成果的运用力求能够运用于课程教材改革的实践,使研究工作在理论和实践的交叉点进行,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

综合运用访谈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以及内省法等收集实验数据和实验师生意见。由于研究对象的个体性较强,我们采用了自编的《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实验调查表》和《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实验调查表》收集数据。调查表的制作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的标准化处理。采用随机发放的方法选择被试。数据管理和分析采用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SAS软件。

课题结题报告优秀篇7

“提高纠错认识,改善纠错策略”小专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校园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2011年4月,游仙区教育科研各校的科研人员走进了成都锦江区,学习他们的科研成果,其中他们的“小专题”之路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

从锦江区教师进修校贺校长的讲话中体会到,“小专题研究”就是基于教师个体经验和个性特征的研究,大多镶嵌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行动中。与“大课题”研究相比,“小专题”不那么讲究规范性,减少了许多繁文缛节,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我校2012级即将面临毕业,而且我们年级的数学学科相比较较薄弱,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们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发此刻纠错问题上比较集中,具体表此刻:有多半的学生对经典错题的态度和应对错误时产生的情绪是无所谓;对经典错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有错题本但是没有坚持改,平时都注意经典错题收集整理的学生为数不多;一般没有对经典错题归因,据调查原因是没有时间,还有少部分认为没有必要,不如利用这个时间多做几道题,当然也有的是经典错题太多无从下手,也不明白怎样分析原因,多数学生没有发现它的价值,所以提出“解决学生纠错问题”这个小专题。

二、前阶段概况:

1、课题研究的目的

①提高学生对经典错题的重视程度,改善纠错的方法,如何有效的发挥经典题的价值。

②让提高学生纠错潜力进入课堂,为高效课堂出一把力。

③提高老师重视学生纠错,给足纠错时间,从题海战术中走出来,让学生自我反思才是高效的学习方法。

④透过研究培养教师们教研教改的兴趣,了解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2、课题研究的资料

在研究的准备阶段,对学生调查表此刻:有53%的学生对错题的态度和应对错误时产生的情绪是无所谓;只有22%的认为错题很高的利用价值;有70%的有纠错本但是没有坚持改,只有28%的在坚持;平时都注意错题收集整理的只有6%;学生没有整理的原因:75%是没有时间,有19%的认为没有必要,还有6%的是错题太多无从下手;考前只有33%的学生仔细看,觉得很有用。这个问题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指导好处,教学活动中是否有辅助纠错方面的环节,课外指导和监督措施。因此,本阶段要透过研究,使我们的教师逐步把课题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注重学生的纠错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使我们的课堂更能有效辅助学生纠错,课外加强指导和监督。并引导老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点解决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3、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资料、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超多的工作,也取得了必须的成绩,到达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素质有很大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更有效的课研,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课堂教学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等,这些学习使我们明确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及“课堂教学行为”等概念的界定。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数学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题研究的材料,学习了与课题资料相关的经验文章。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群众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资料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课堂交流等活动形式。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

(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自“解决学生纠错问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校领导小组为课题组带给了许多课题研讨资料,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带给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以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理论的界定,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确定研究的重点,选定课题组实验人员,确定实验成员的具体工作;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在实施该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着力点放在“选题——归因——利用”上,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提高纠错的效率,从而学习的效益,让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中走出来。

(3)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打造高效课堂是目前基础教育课堂追求目标。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我们的实际状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取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该课题实施以来,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年级数学教师首先从学生纠错上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次透过课题研究有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理论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4)加大“课题研究课”的力度

前阶段数学课题组加大了“课题研究课”的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要求课题研究负责人、备课组长与全年级的数学老师每周定期一节“课题研究课”,在听课之后及时召开课题研究会,总结经验和不足之处。上课老师也要虚心理解别人的指导与推荐,及时整改教学中的不足,继续发扬教学中的优点。透过这项活动使我校数学课题组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切实提高。

研究课的质量主要看以下三点:

①课堂出现学生易错陷阱时,老师是否采用科学、高效的应对措施;

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是否渗透学生经典错题收集的意识,

③学生是否对经典错题的处理潜力有必须的提高。每个教师务必保证每上一节课,要有新的收获,反思设想与效果的差距。

4、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4月份----3周)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学习有关资料、文献(最重要的一步——选题)。

向老师做调查“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要做好三结合:将专题研究与学生现阶段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与自己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结合,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调查:1、教学中出现了什么问题2、想到达什么目的3、打算怎样办),我们透过三次教研会,对问题归类整理出两个方面共10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最后结合实际状况,且大家关注度高的问题,确定“学生纠错问题”的小专题。

推荐访问:课题 结题 优秀 课题结题报告优秀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优秀范例 课题结题报告优秀范文大全 课题结题报告优秀怎么写 课题的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5篇600字 课题结题总结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书撰写范例 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