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维度的龙门

徐晶琳 薛振堂

黄河下壶口之后,在山陕两岸的高山峭壁中奔流,行至河津龙门时地势跌落,发出一声又一声的怒吼,所谓“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黄河在禹门口形成的壮丽景观,深刻体现出黄河桀骜不驯的性格和中华儿女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

河津龙门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龙门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历史维度的龙门

从离开甘肃、进入宁夏开始,黄河以宁夏为撇、内蒙古为横、山西陕西交界为竖、河南为最后一横,在中国大地上走出了一个大大的“几”字弯。“几”字弯的这一竖上,河水自北而南沿峡谷奔腾而下,在山西省河津市西北与陕西省韩城市交接处的晋陕大峡谷,两山夹河而立,东西两岸的悬崖绝壁状若斧凿,形状似门,古称“龙门”。

龙门之名溯其源,当从大禹凿开龙门山,赐名龙门开始。在三皇五帝时期,洪水泛滥,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值此危难之际,舜帝派大禹治水。大禹用了13年时间辟九山、疏九川、通九道,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录的王朝夏朝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龙门处于晋陕交界处,是为晋陕交通要隘和通往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因此,其军事、经济和文化的地位十分突出。

“秦晋相望鸡犬闻,黄河一派就中分。”虽然有黄河相隔,但挡不住两岸先民互相往来,龙门古渡因此形成。

龙门渡口位于河津市西北12千米的黄河岸边,历史悠久,古称“禹门渡”。它北通陕甘内蒙古,东达河南,西至陕西,是连接东部和西部的枢纽。由于一些朝代建都关中,北方物资需要运往京城,黄河漕运就成了当时运输的主要渠道,而龙门古渡自古以来一直是黄河中游繁华的码头。

《陕西通志》有如下记述:“每数十百舸艓连尾上下,浮于河,由韩而郃、而朝、而同华,自河达渭以及长安、盩厔(县名,今作周至)之西,载以易粟,岁以为常。”由此可见昔日龙门古渡水运之壮观、码头之繁华。

自秦汉以来,龙门就有船只开始漕运,秦穆公曾从龙门运送粮食接济晋国;
隋唐时期,龙门渡口发展相当繁荣,曾设有巡检司进行管理;
此后的宋、元、明、清等时期,龙门渡口也是黄河中游比较有名的渡口之一。清末,龙门码头的粮食吞吐量达到每年500吨以上。在抗日战争前,这里一直是连接晋陕两省及华北地区与西北地区物资交流的中转站,有“黄金水域”的美称。

龙门渡口不仅是重要的物资集散港口,还是重要的军事关隘。先秦时期,龙门就是军事渡口。公元前645年的秦晋韩原大战,秦国军队就是从龙门东渡击晋,虏晋惠公;
隋大业年间,唐高祖李渊曾从禹门渡黄河取关中;
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将娄宿曾越龙门冰桥取陕西;
明末,李自成曾由此东渡黄河,取道山西,一路北上,先后攻陷平阳、太原、忻州、代州、宁武等地,进军大同,直逼北京;
抗战时期,八路军从龙门东渡黄河北上抗日;
解放战争时期,王震、杨得志曾率领部下从龙门渡河西进,挺进大西北。

文学维度的龙门

九曲黄河,把最壮丽的千里景色留在了晋陕之间。旧时龙门,高山巍巍,殿堂林立,建筑宏伟,河水滚滚,咆哮如雷,一泻千里……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登栈道、上龙门,吟诗作赋,留下不朽佳作。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诗仙李白的《公无渡河》写出了龙门天堑的雄险,成为诵咏黄河龙门景色的千古绝唱。

“鱼龙多处凿门开,万古人知夏禹材。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心感膺门身过此,晚山秋树独徘徊。”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许浑所作的《晚登龙门驿楼》一诗,怀古咏志,描绘出黄河出龙门的壮丽景观。

“连山忽断禹门开,中有黄河滚滚来。更欲登临穷胜景,却愁咫尺会风雷。”明代薛瑄的《禹门》一诗写出了黄河在禹门口的奔腾之状,当年大禹治水凿开龙门后,黄河奔涌而出的情形跃然纸上。

“不放黄河走,层层锁石门。驾空崩雪浪,夺隘战乾坤。南北中条划,地天人力尊。如何开辟久,元气尚浑浑。”清朝魏源的《龙门》一诗把黄河冲破重重险阻,在龙门的排山倒海之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古人在龙门留下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明嘉靖版《龙门志》中卷收录历代文化名人赋、辞、记、碑文17篇,下卷收录历代诗人诗词、联句100余首。

如今,走进河津黄河龙门风景区,始建于汉朝的大禹庙中,一副副楹联将大禹治水的功绩代代传颂……

“一声雷震翻河岳,两壁凿开分地天。”

“岭断云连疑斧迹,涛奔浪骇惊神功。”

“紫山巍巍,两扇龙门朝北斗;

黄河滚滚,一条玉带绕西秦。”

精神维度的龙门

自古以来,禹凿龙门、鱼跃龙门的动人传说使龙门闻名遐迩。

《尚书·禹贡》记载有:(大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史记》也记载:“禹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渟水致之海,而股无胈,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黧黑……”由此可见大禹凿龙门治水的艰辛。因为长期使用工具,他腿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手上和腳上布满老茧,脸部皮肤也被晒得黢黑。如今,人们将大禹精神总结为“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
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
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并将其视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价值的基石。

与龙门相关的传说还有鲤鱼跃龙门。晋朝时期,刘欣期所著的史书《交州记》记载:“有堤防龙门,水深百寻,大鱼登此门化成龙,不得过,曝鳃点额,血流此水,恒如丹池。”相传,每年农历三月冰化雪消之时,诸川成千上万的鲤鱼逆水而上,游集龙门,跳跃行进,跃登河门,跃过者可以化为龙,人们把鲤鱼跳跃的地方,称为龙门。由此,龙门的内涵拓宽,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被誉为成功之门、开放之门、化腐朽为神奇之门,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理想之门。

可以说,龙门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地理坐标和文化养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成大业,流芳千古;
今人以“鱼跃龙门”为文化符号,激励人们奋发有为,走向成功。龙门这个地理坐标承载了数千年的文化底蕴,鼓舞着中华儿女不断奋勇争先、追求卓越。

猜你喜欢大禹渡口龙门界首渡口缅怀红军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2-21龙门石篆联河北书画研究(2020年1期)2021-01-18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当代陕西(2020年15期)2021-01-07每一个彷徨的人生渡口,唯有自渡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龙门里的白居易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渡口星星·散文诗(2019年28期)2019-12-29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19年12期)2019-12-17“小大禹”来治水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7年10期)2017-11-22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2017年4期)2017-03-16龙门这边(71)棋艺(2016年6期)2016-11-14

推荐访问:维度 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