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砚的实用价值和审美标准

汪志良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inkslab carving and other types of carvinglies in the usage. As a type of stationery accessory, inkslab was indispensable for writers in the past. This art carrier is based on practical value and goes beyond the practical value.

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砚刻与其他雕刻门类最大的不同是用途。砚是文房用品,是旧时书写者离不开的工具,砚又是基于实用而超越实用的艺术载体。由于审美很难量化,我们在评价砚刻的水准时,会说某某作品很“雅”,可“雅”是什么呢?还会常常提到“文气”二字。可“文气”又该如何呈现呢?

第一,作為文房用品,实用是个舍不掉的基础。虽然收藏者未必会实用,但必须满足实用。“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没有了实用价值,那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不能称之为砚。失去了“砚”的身份,也就没有了与笔墨的广泛联系,其审美价值必然大大降低,因此,选材依然是首要的。砚作为实用器物,好用当然是第一位的,评价一方砚是否好用,古人有很多标准。比如苏轼说:“砚之美,止于滑而发墨,其他皆余事也。”欧阳修《砚谱》中:“记砚九种:端、歙、绛州角石、青州紫金、青州红丝等石砚五种;
青潍二州石末、相州古瓦、虢州澄泥等人工陶砚三种;
青州铁砚之金属砚一种。论其性状:发墨以石末砚为最,瓦砚发墨均优于石;
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与《旧唐书·柳公权传》记载“以青州石末为第一”有异;
石砚中,以端居其首,而以歙为最优,又记唐彦猷甚贵青州红丝。其论端:端以有鸲鹆眼为贵,以北岩为上,以子石为上,“紫石为上”。传“歙石出于龙尾溪,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为贵,其石理微粗,以手摩之,索索有锋芒者尤佳。余少时又得金坑矿石,尤坚而发墨,然世亦罕有……”指向的都是砚的实用价值。古代砚台从研磨器演变而来,始于实用性,为了研磨方便及书写之便利,携带轻便,所以大多数砚台其型制亦是以最为简单实用为目的。于今,由于墨汁的广泛应用,砚的实用价值已经大大降低。因此,评价标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砚已经从好不好用排第一位,变成了好不好看排第一位。由于文人墨客在书写之余,讲究用具品位,从而进入对砚台把玩及收藏。用具品质上的提高,也是由于文人从事其浪漫的艺术生活,至使案头摆置考究,追求美的享受。从宋代开始已有“文人砚”的出现。

第二,一方“文人砚”怎样才算是好看,或者说很“雅”、很“文气”呢?这问题非常难答。因为审美是基于感受和经验的个人心理活动。但是我依然想借着自己多年来从事的砚雕工作和看过各大博物馆馆藏的佳砚,及对书画的热爱勉力提出个人对“文人砚”的见解和认知。首先雅是什么呢?可能一万个人有一万种答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简约纯粹是雅。“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层叠繁复不也是雅吗?点、线、面、起伏、深浅、明暗、俏色、质感,加法减法,方寸取舍,无不需要面对“雅”的规训。从人与美的情感联系这一角度来观察,所谓“雅”就是创作主体与审美客体所达致的共鸣与共识。“文人砚”之由来,亦是由中国绘画“文人画”而派生的。所以要理解认识“文人砚”,就要首先认识“文人画”之推崇的审美价值观。“文人画”从唐代开始,宋、元、明为倡导及发展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它讲求品格,追求境界,超尘脱俗,强调艺术家的个人修养,以“雅”与“俗”之分,讲求神似,以拙胜巧轻视摹拟蹈袭,强调直抒胸臆,在艺术的追求上达到理想化的境界。如宋代苏轼受道家学说影响,在诗书文章之余作一些枯木、墨竹、怪石之类以取乐自娱,养生益身,是为文人游戏笔墨用以解胸中盘郁的一种方式。其理论观:一,艺术上,不拘于形似,而要得其“常理”“得之象外”抒发主观情思。二,境界上要“萧散简远”“简古”“澹泊”“清新”“清丽”力求“平淡”。三,功能上,为了“自娱”“取乐于画”。赞同绘画“得之于象外”,其象外是指于形象之中得到物的特性—性情,然后把物的特性融化于自己的性情中,从笔下流出的乃是自己的性情。所谓作品中的“象”,乃是物的“象外”,亦是人的主观“象”内,以至达到“无我”之境地。由于历代绘画受“文人画”艺术之影响,文人士大夫亦喜欢把玩案头之文房四宝,从而在制砚上,开始引申考究其文化内涵的品质,亦符合其文人士大夫的品性。除了部分继承传统艺术中的精致工艺外,创作上引入绘画、书法、诗词、金石,从而要求达到文人士大夫一样的审美品位,“天人合一”“得之象外”,达到这样境界的砚品就是“文人砚”雅的开始了。

第三,即是谈“文人砚”就避不开要讲“文气”。所谓“文气”就是书卷气,也就是作品的内涵。除了选材、形制、技艺,“文气”在器物层面的表达方式与手段,是普通匠人与顶尖匠人的分野所在。关于这一点,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普在《掇珍集》中有过这样的表述,“盖匠艺工巧终须涵蕴包罗,如文采超拔于鄙野,使士子弘毅于蒙昧。为匠者志气情理,犹似文心,器外亦有重旨。”“文人砚”主要讲究题材思想美,其创作思想结合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修养是从诗、书、画、印多方结合,及文人士大夫的本性喜好,根据石形、石色、石品,随感而创作,一抒怀抱,表达个人的至真至纯的内心情怀,以期从一方小小空间打开胸中丘壑。展示对宇宙的认识及对人生观认知的感悟。其题材广泛,作品涉及范围有山水、花鸟、人物,表现大自然的物象无所不及。

“文人砚”讲求经营位置美。要对中国绘画精神有深刻的了解,对书画的章法布局,经营位置,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呼应,线条疏密组织。“疏可走马,密不容针”。构图在文人砚中极为重要。古人讲“立意”“为象”到“写形”、“貌色”“置陈布势”其实就是最广义的构图。艺术离不开形象思维,所以构图的运用如何,就可以观察一个人的各方面修养如何。重要之处,是美学修养,对造型能力的把握,其追求的是构图宜气象清新、格局广大、简构雄浑、巧丽朴茂为美。注意整体气韵,砚池要有让就之处,使其气脉流通。“文人砚”讲究形神兼备美。因为砚是雕刻,所以本身的艺术语言特性,与绘画有所区别,但其结构常理与画同理。其点、线、面、深浅、疏密、高低。不单指追求视觉,还要追求手感,要有雕塑美学的整体感。线条要直中带曲,曲中见方,刚柔并济。线条与砚面的衔接要自然,弧度的大小要到位。不可无呼无应、无纹无理、要简不简、想繁不繁,如散沙一盘。“文人砚”讲究砚铭书法美。历代文人士大夫的诗词文章,修身养性的人生哲理,歌咏个人的世界观,表现其至高至尚的品格情怀。以此种形式入砚,也正好合乎文人书画家们的审美要求。“文人砚”在结构上不一定追求物象之常规,但要合乎常理。以精神本质追求人生道理,表达胸中逸气。其作品的视觉、手感要符合文人书画家的品格要求,要文而不弱、工而不俗,才不失“文人砚”的文气本质。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九十一岁时,为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齐白石用焦墨画了两壁山涧,中间是湍湍急流,远方用石青点了几个山头,水中画了六个顺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妈妈在山的那头,蛙声仿佛顺着山涧传出了十里。这幅画可以说是“器外重旨”的经典之作。“器外重旨”,指的就是作品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也是一个艺术家文气的表现。

结语

一个好的砚雕艺术家应该要不追时风,不循陈例,师古而不泥古。“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没有花费笔墨去形容自己的作品,也没有办法准确判断我哪一方砚是最好的。不是我不想,而是我做不到。我既以砚雕为业,求美为职,誓愿为之竭尽绵力。每至夜深,青灯作伴,铁笔不辍。以古为鉴,造型与线条从唐宋元明经典砚式入手,博古满工则以宫廷造办处的工艺为圭臬。创作题材涉及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博古、走兽等。砚虽小道,如果没有人间至情,大爱感恩,是难以一生为之奉献的。这个过程绝不止于创造,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了丰盈与升华。我将不断学习,努力进取,提高自身的艺术素修养和雕刻技艺,把内心中“文人砚”的实用、雅、文气用好的砚石雕刻出来。

参考文献:

[1]欧阳修.砚谱[Z/OL].(1999-12-02)[2023-02-22].https://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106280687/.

[2]赵普.掇珍集[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3]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惟砚作田[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文人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2021年5期)2021-05-18文人与酒公民与法治(2020年17期)2020-10-27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学生天地(2020年6期)2020-08-25北宋文人朋友圈艺术品鉴(2020年3期)2020-07-25瓷器中的文人雅趣紫禁城(2019年11期)2019-12-18文人吃蛙意林·全彩Color(2019年7期)2019-08-13宋代文人爱睡觉少儿美术(快乐历史地理)(2018年12期)2018-04-04文人与石宝藏(2017年4期)2017-05-17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文人之进退与百年昆曲之传承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16年4期)2016-01-23

推荐访问:文人 审美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