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

付友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常规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及弊端,因此,需要对常规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完善。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信息化教学是现阶段应用范围较广,产生效果最为明显的高效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融合,不仅可以改善以往的教学方式,让教师的教学更加高效,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不同的层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当下,具体的融合对策及如何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奠定基础,是笔者一直探索的问题。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概念的提出,我国教育领域已經基本实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信息技术对数学学科现代课堂教育的辅助作用也得到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广泛认可。现代信息技术因其具有大容量、高速度、可视化和动态模拟的显著特点而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那么,何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最有效的融合策略?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谈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一些做法。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意义

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强的特点,这也常常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数学知识的抽象化和逻辑性减弱,教师往往会运用大量的语言进行描述和渲染,以便让学生听得懂、弄明白、会运用。但是,这种讲解方式却常常使学生们陷入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尤其对那些抽象思维发展尚不成熟的学生来说,很多教学内容他们都无法理解和掌握,因而他们会感觉枯燥乏味,长此下去,学生们对数学课堂的最后一点兴趣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殆尽。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后,数学知识就能以一种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方便了他们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让学生们体会到不一样的数学,强化学习的体验感。同时,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既能发展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又能将他们的思维认知转化为数学技能,进而提升学生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

1.巧用信息技术将抽象内容形象化,弥补学生的思维不足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对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可以使生涩难懂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从而弥补小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的不足。在讲解立体几何、简单代数等知识的时候,学生们很难依靠自身的逻辑性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详细的分析,因此,需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立体图形进行分解,对代数进行变式,将数学语言变成文本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相应的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旋转、平移和轴对称”这部分内容前,教师通过网络为学生找到了风车旋转的慢放镜头。通过慢放镜头,学生可以轻易地发现扇叶在围绕着中心轴做旋转运动。然后,教师又为学生播放了电梯运动的示意剖析图,在对该剖析图进行分析的时候,学生发现电梯在做直上直下的平移运动。这样,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平移、旋转以及轴对称的概念。除了图像、视频展示等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电子白板或者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再如,在讲解“长方体体积”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一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模型,然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长方体图形,让学生通过摆放小正方体模型的形式,组建长方体模型,从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进而得出可以采用“摆放层数×摆放行数×摆放个数”的方法计算出长方体体积的结论。之后再带领学生学习这一课的知识,这样,就更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了,也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情境化教学,强化学生的认知

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现代化课堂教学。现代教学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那么,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和分析每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所以,教师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实施分层教学,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同时做到重新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以“折线统计图”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完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后,可以分别设计两个难度不同的习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训练和强化。教师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投屏功能为学生们呈现出最近的天气变化图,然后提出问题。问题一: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什么信息?问题二:通过统计图可以看出折线统计图的构成要素有哪些?之后让学生们由浅到深进行作答,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就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注入生活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设计生动有趣且有意义的活动,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密不可分,从生活中来也要运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24时计时法”课程后,笔者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作息、学习习惯制订一份属于自己的时间计划表,并让学生们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学生们对这一课堂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了自己的时间计划表。因此,让学生们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让数学更加深切地走进生活,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3.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动画,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味的学科,也是最有逻辑性的学科之一,它不存在似是而非,也不存在模棱两可。小学阶段,学生们的思维最初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之后逐步发展为以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由于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平衡,学生们的自觉性较差,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之间构建一定的联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大脑刺激反应最强的形式为动画,图形次之,文字的刺激反应相对较弱。基于小学阶段学生这样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变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寻找与知识相关的动画,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快理解所学知识,强化他们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带领学生们学习“容积”的相关知识时,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播放动画片《曹冲称象》,之后,教师再拿来一块不规则的石头、一个水杯、一个量杯和一些水,让学生们计算这块石头的体积。这时,学生们就会发现,由于石头并不是规则的形状,因此很难利用卷尺、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所以,他们开始按照动画片中“曹冲称象”的原理,将水杯盛满水,然后轻轻地将石头放进去,当石头沉入水杯后,再将溢出来的水收集起来,最后根据溢出来的水计算出石头的体积。当然,除了这部分知识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一些数学的启蒙知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相关的内容。

4.借助互联网拓宽教学渠道,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对学生进行数据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小学数学学科新课程标准中的兩项重要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要达到这个目的,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优质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可以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教学中设置一些交流讨论环节、在课堂最后进行一些留白,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统计表”一课时,由于教师和教材能提供的数据是有限的,而且这些数据中的个别数据也不够精确,那么,更多的统计数据从哪里来呢?这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去查找数据,如历届奥运会上各国获得的金牌数、国家人口普查的数据、商场不同时期的销售数据等。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整理相关的数据并绘制成统计表。学生们在互联网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里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这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总之,要做好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一名合格的创新型教师,就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反思钻研,把握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契机,使自己的课堂做到常教常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更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在此过程中,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们在互联网这片汪洋大海之中自由地探寻,并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辨别、评价、优选和进一步加工,从而快速提升自己在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5.依托信息技术创建平台,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供较为便捷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把导学案、复习材料甚至是辅助用书上传到平台,让学生们借助信息化平台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这也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师生间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学生有什么问题或者对某个问题有全新的理解,都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对一些较难的问题,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给教师留言,寻求教师的帮助,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现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程度也日益深入。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教师们正努力探索有效融合的方式和策略。其实,细细品味之后,就会发现融合的主要目的是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学生的兴趣为根本,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提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实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深化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理念的理解,改变传统固有的教学思维和模式,深入探索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诊断性、趣味性、开放性、针对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给学生们呈现一个交互化、信息化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数学知识融合信息技术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16期)2021-11-13融合菜中老年保健(2021年11期)2021-08-22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21年5期)2021-07-21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1年1期)2021-03-19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23期)2021-03-08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15期)2021-03-08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融合》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融合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