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山窑陶瓷刻绘文化价值及保护发展

作者简介:吕雯慧(1982.12-),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馆员,从事群众文化、非遗传承保护等工作。

摘 要:本文围绕博山窑陶瓷刻绘文化的多方面价值——从艺术品到实用品的实用价值、对技术标准和艺术标准的革新价值、兼具艺术特色和文化特征的文化生态价值、传承发展中的非遗价值,系统分析了博山窑陶瓷刻绘在传承中具备的文化价值,分析了在其保护发展中可以更进一步之处。

关键词:陶瓷刻绘;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1 前言

博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古称“颜神”,陶瓷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是博山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丰厚独特、形式多样的代表性文化,特色鲜明、沉稳质朴、种类繁多、技艺万千,特征明显且深刻,文化形态非常突出。博山陶瓷手工制作技艺精细,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同时更承载着工匠精神和人文思想,被誉为中国五大瓷都之一。

近百年来,博山不仅保留、还原了陶瓷类的珍贵制作技艺,更是发展出玉瓷、鲁青瓷等诸多品种,衍生出陶瓷雕刻、陶瓷刻绘等技艺,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产业价值不断提升。

本文探讨的博山窑陶瓷刻绘,就是这陶瓷文化中极具传统特色及创新意识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博山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该技艺是在陶瓷上采用刻或绘的手法,使陶瓷在材质、造型的基础上,增强陶瓷表面的质感和装饰效果,充分发挥博山窑陶瓷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博山窑陶瓷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使中国的传统美术在陶瓷上浑然一体,完美结合。

博山窑陶瓷刻绘的文化价值是如何体现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和鉴赏。

1.1博山窑陶瓷刻绘是几代人对陶瓷文化的探索和积累,是陶瓷的属性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不断延伸。

陶瓷,聚集了原料、配方、成型、挂釉、烧成、装饰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综合各方要素,才能制造出一件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品。博山窑陶瓷刻绘的发展与时俱进,传承有序,脉络清晰,是几代人勇于探索总结的具体体现。自清代至今,历经五代人的努力、数百年的探索,博山窑陶瓷刻绘实现了制作工艺日渐完善、艺术性不断加强、文化价值持续提升的重要实践。

清代,山头人王宗参同其弟王宗骞一起经营陶瓷作坊,从破与立的道家思想受到启发,开始对陶瓷的表面釉色完整性和有序的破坏进行对比和研究,并对陶瓷表面的平面效果和立体效果进行研究和试验,探讨博山窑陶瓷刻绘的各种技艺。历代刻瓷均以破坏瓷器表面的釉色为代价,用一般绘画原料填充易褪色,陶瓷彩绘又往往平面化,缺少立体感。王宗参打破了自古以来只能在陶瓷釉面破坏性雕刻的办法,在雕刻后再次施釉和烧成,既保留了线的雕刻效果,又还原了玉瓷釉面的完整;
在绘制中,改变了釉下彩或釉上彩单一的彩绘方法,采取了釉上彩和釉下彩结合、雕刻和彩绘结合,历经数年烧成瓷器表面有保护釉色、有立体效果的质感细腻、色彩斑斓的博山窑陶瓷刻绘艺术品。第二代传人王殿伦,第三代传人王萃泰、王同泰,第四代传人王建安、王增安都是博山陶瓷刻绘的一代名家。然而,在工业化生产的浪潮中,这一独门绝技处于濒危状态。直至2013年,第五代传人王延珠成立淄博依山堂玉瓷厂,汇集当代陶瓷老艺人,恢复了博山窑陶瓷刻绘,使陶瓷刻绘的传统美术技法得以保护和传承。

以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博山窑陶瓷刻绘的发展,是在不同时期陶瓷原料及配方的持续优化、成型技术的不断提高、器具形态的日臻完美、表达方式和技巧的足够娴熟,才造就了博山窑陶瓷刻绘文化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不断延伸。

1.2博山窑陶瓷刻绘,体现了博山人对地区原材物料的充分认识利用,以及对技术标准、艺术水准的传承、创新和提升。

博山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久远,而煤炭的伴生物陶瓷土储量巨大,这一自然条件为古代陶瓷产业的发展制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据考古研究论证,早在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博山的先民们便已开始抟土制器、掘地筑窑、焚柴而陶。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青州府志》中记录:“磁器,出颜神镇,用赭黄二土作泥,窑碳烧成缸、罐、盆、瓮、碟、瓶、注,为郡境利用之资。[1]”孙廷铨《颜山杂记》中记载:“孝乡之瓷,出于山头、务店(五龙)者,碗钵为多;
出于邀光(窑广)者,罐为多;
出于八陡者,瓶壘为多;
出于西河者,鱼缸、醯瓮为多”[2]。指出了陶瓷生产的地理分布和门类上的分工。《中国文艺辞典》“中国陶瓷”条目中有“瓷在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光绪各时代,均有杰出的作品表现于世,如郎窑、年窑以及山东的博山窑、江苏的宜兴窑等处,都出名品”[3]。可以发现,博山窑在清朝已经是声名鹊起,在国内占据了一席地位。山东省陶瓷公司编写的《淄博陶瓷大事记》也记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博山陶瓷业空前兴旺,北岭、务店、山头、窑广、八陡、福山、万山为当时的七大窑厂,产品各具特色,争奇斗艳。博山城内商旅辐至,已成为相当繁盛的陶瓷生产中心和销售中心”[4]。

玉瓷——就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探索出来的,适宜本地原材料制作、博山特有的陶瓷。

博山窑陶瓷刻绘则是在玉瓷的坯料上,经过成型、雕刻、彩绘、多次烧成等工艺制作的陶瓷藝术品,造就了博山窑陶瓷刻绘艺术品的独门绝技和艺术特色。陶瓷刻绘的传统制作技艺分为制作塑造坯体、一次烧制、雕刻、印坯、修坯、干燥、二次烧制、彩绘、施釉、三次烧制等多道工序,表现手法则逐步形成了线刻、浮雕、捏塑、贴塑、彩绘相结合的综合技艺。但玉瓷因其壁薄如纸、通透如玉的特点,烧制极具技术难度,在器型、尺寸上一直没有大的突破。

直至第五代传人王延珠,在玉瓷的配料、壁厚、器型等方面进行研发提升,提高材料配比的精确度、壁厚的均匀度和坚硬度,器型的美观度和高度也得到显著提升,填补了国内瓷瓶一次成型高度1米以上、直径50公分的空白。自此,依山堂玉瓷产业异军突起,无论是瓷瓶的高度、直径,还是瓷壁薄度堪称国内一流,曾创出一件瓷瓶售价上百万的记录。而在陶瓷刻绘技艺上,更是运用精湛的工艺技术与高超绘画水准的相融相通,采用大师手绘高温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等瓷饰技法,进行以骨质玉瓷花瓶为主的各类艺术陶瓷作品创作。作品光润如玉,胎薄通透,敲声如磬,瓷画高雅。如今,博山窑陶瓷刻绘又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发明独创“窑变釉”,加上艺术大师的彩绘、刻瓷力作,形成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艺术风格,使其登上高端艺术陶瓷舞台,极具艺术鉴赏和收藏价值。作品连续在全国陶瓷艺术展览展评中广获大奖,其中《雅集图》《瑞雪图》在第四届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展“大地奖”评比中荣获金奖;
《忠义千秋》在“2014上海国际陶瓷艺术博览会”上获“白玉兰”杯金奖;
《千岩叠翠》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颁发的第五届“大地奖”陶瓷作品金奖;
《岱宗朝晖》《春山飞瀑》获“银光杯”第四十一届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
《素年锦时》获第五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金奖。

1.3博山窑陶瓷刻绘的艺术特色和文化特征,成为其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博山窑陶瓷刻绘的汇集中国陶瓷造型装饰艺术之大成,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陶瓷成型、烧成工艺和陶瓷装饰等工艺完美结合,每一件作品都独具匠心,其质地细腻、立体感强,以柔美的曲线、绚丽的色彩、变化微妙的形体,实现了文化的积淀、绘画艺术和工艺制作的完美结合,独具艺术个性;
充分利用博山陶瓷的资源优势,将浮雕、彩绘、刻瓷等手法完美结合、相得益彰,把陶瓷刻绘艺术完美的再创造发挥得淋漓尽致。

博山窑陶瓷刻绘技艺的自身价值在于经过几代人的探索、研究、实践,使每一件博山窑陶瓷刻绘艺术品都达到独具匠心,完美体现;
通过深浅有致、点线面得当、疏密有序的雕刻和彩绘渲染相结合的表现技艺和手法,展示了博山窑陶瓷刻绘艺术高超的制作技艺。博山窑陶瓷刻绘的纹样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多表达贤达义士崇文尚德以及传统的民间故事和历史题材;
山水、花鸟则取其寓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柔美的曲线、绚丽的色彩、变化微妙的形体,使博山窑陶瓷刻绘作品获得永不衰竭的艺术生命,将博山窑陶瓷刻绘工艺推向更高的境界;
在表现方式上,吸收中国书法艺术和中国画的技巧,显示了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成为当代国窑的经典之作。

1.4博山窑陶瓷刻绘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培育,在培育中创新。

首先,陶瓷作为博山区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具象化作品,行业的繁荣与否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非遗形态的保护发展。近年来,博山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对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的挖掘保护力度,在积极严谨的考察推荐下,2015年博山窑陶瓷刻绘被列入第五批淄博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列入第四批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王延珠被认定为第五批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其次,在区委区政府的鼓励下,建立了博山窑陶瓷刻绘文化传习所,制定了传承机制,采用了以师带徒、建立试验基地、创办博山窑陶瓷刻绘博物馆等形式,积极开展非遗研学、培训、体验及学术交流等实践活动,通过展会、评比、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赋予项目和传承人更多的发展思路、营销模式及传承方法,提高传承人对非遗保护及发展理念的认识,使博山窑陶瓷刻绘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有序传承。

第三,与旅游业深度结合,带着非遗项目进景区,与山头颜神古镇项目深度结合,由传统的生产、制作、销售产品的模式向旅游、文创、教育等各类实业进行转变,由最初的售卖产品转为体验感悟非遗艺术的发展模式,形成文创旅游产品,让人们在文化旅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对博山窑陶瓷刻绘的认知程度,并通过进社区、进书屋、进校园等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去学习、传承,使其更具有使用价值和存在意义。

第四,积极与国内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吸纳高校学生来开展博山窑陶瓷刻绘非遗项目的实践、交流和学习活动,从高校中培育非遗传承人才,拓宽非遗项目的传承人群。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博山窑陶瓷刻绘的实践和发展绝不是偶然,它不仅体现了博山陶瓷艺人锲而不舍的创造精神、勇于探讨的进取精神,而且还体现了博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地方文化所表现出的强大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艺术属性。

但在博山窑陶瓷刻绘实践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桎梏和困难,应当引起重视。

1.4.1与新兴数字化保护发展结合依赖高端人才

在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中,数字化保护、数字化发展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一开始的数字相片、视频,发展到如今的虚拟现实、元宇宙,对博山窑陶瓷刻绘数字化保护发展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不同于美术类文化,博山窑陶瓷刻绘是立体的、三维的,要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不仅需要平面的绘画,亦需要在3d建模、vr技术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单凭传承人一己之力做好数字化保护发展绝非易事,需要专业人才、精英的配套服务。

1.4.2与年轻人热衷产业的结合缺乏引路人

年轻人请来与否事关文化传承,但包括博山窑陶瓷刻绘在内的大多数文化技艺,目前严重缺乏被年轻人看到的能力,在电视剧、电影、音乐、游戏领域罕有结合,缺乏热点,究其根源,非是不能,亦非不愿,而是缺乏引路人。

1.4.3旅游开发与宣传保护存在矛盾点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宣传,特别是在当今文旅融合的背景之下,想要发挥好、发扬好、传承好博山窑陶瓷刻绘,就必然要与旅游相结合,通过现场展示、游客体验等内容,扩大受众范围,提升文化影响力。但要指出,在与旅游进行融合的路上,依然存在矛盾点,如艺术的创作离不开宁静的环境,而作品、技艺的宣传又离不开大师的亲自讲解,如果一味追求扩大宣传面,就会影响到创作环境,让“保护性开发”变成“破坏性开发”,如果在工作室创作,让其他的人来讲解,则会影响创作品介绍时表述的完整性,无法完美呈现创作品蕴含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

2结论

博山窑陶瓷刻绘是博山文化和历史的沉淀与传承,是陶瓷的属性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不断延伸,具备丰富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工匠精神,是博山匠人手工制造业从混乱到有序,从自由到相对标准化的记号。我们应当在当前与文化旅游产业、高校人才培育结合好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培育高端人才、吸引年轻群体、增添新鲜血液、推动保护性开发上加力推进,为保护好博山窑陶瓷刻绘这一富含文化价值的技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明嘉靖].青州府志[M].卷七·物產.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出版社,1982:20-21.

[2][清]孙廷铨.颜山杂记[M].四卷·瓷器.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146-148.

[3]孙俍工编.中国文艺辞典[M].中国陶瓷.上海书店影印出版(根据民智书局1931年初版本复印),1985:29-30.

[4]山东省陶瓷公司.淄博陶瓷大事记[M].内部资料,1999:13.

猜你喜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

推荐访问:浅谈 陶瓷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