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机制背景下汽车专业教学效率提升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新时代社会对高校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进一步促进了校企合作,从而有助于我国高校的长远发展。在我国高校汽车教育专业中要深入实施校企合作机制,一方面可以带动全国高校汽车教育专业课程层次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对中国汽车行业的长期发展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有关企业与学校汽车培养单位也应该高度重视与学校企业合作项目的进一步开展,为相关项目在学校与企业之间良性实施的开展努力。因此,主要面向通过校企合作制度改革提高汽车专业教育效益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校企合作;
提升教学效率;
汽车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收稿日期:2022-12-18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3.06.037

1 前言

在当前我国汽车工业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以高等教育的视角来看,目前的教学模式越来越趋向理论化。当前学校必须从四个方面来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即在新条件下高校汽车专业教学研究的四个方面:a.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强调理论实践运用;
b.要围绕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c.要以学员为中心重视因材施教;
d.要兼顾理论知识和实际,进一步完善了校企合作的发展过程。本文对此通过有益的探究与讨论,为推动新形势下校企合作项目在汽车专业教育过程中的深入实施提供帮助。

2 研究内容概述

2.1 校企合作机制

近年来,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逐渐兴起,旨在利用校企合作,及时地把学习者引入实际工作场景,并指导学生超前思维,更加真实地学习工作,以适应新职业市场的发展需要。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是将他们的知识和企业日常工作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利用他们丰富的理论知识帮助企业工作,并开展卓有成效的产品革新。另一方面,把企业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通过实战训练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了解和熟悉企业的相关运作方式和日常操作,以便于为企业未来的工作活动进行心理训练和体能储备。

从实质上来说,校企合作方式其实就是一种进行校企资源配置的方式,借助各方的积极交流和配合,学生逐渐得到了发展自己的机会,同时借助校企合作的途径,学生也在实践中逐渐累积了自身的知识,同时借助对现场作业与书本知识的主动互动,逐渐挖掘和认识了自身的知识结构中的不足,最后达到了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1]。另一方面,尽管那些缺乏工人经历和教育的学生也能够给工厂带来一定价值,但是学生在工厂中的劳动仍然有一定的實际意义,而且企业所需要负担的劳动力成本与雇佣正式职工时相比也相对较低,这在当今的高人工成本中对公司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这一点特别对如今劳动力成本相对昂贵的小公司来说也非常有实用价值。企业培养了缺乏生产实践活动经历的学员,教会学员怎样在生产实践活动中正确运用各种工具,虽然也会耗费一定的经费,但这些学员也会在生产线上发现各种安全问题,这也从企业视角上为企业的预防政策和安全措施提出一个新的思路。统计数据也表明,从宏观视角出发校企合作无疑降低了公司的劳动力成本,因此值得推荐与使用。

2.2 汽车专业

汽车学科,顾名思义,是指和汽车修理生产有关的学科。在我国的教育教学系统中,谈及轿车专业起源,首先是苏联科学家协助我国拖拉机生产工业的背景下,在中国第一汽车厂的第一台解放牌轿车全部建成和下线以后,我国轿车工业就开始了新的篇章。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制造工艺的提高,我国汽车行业也逐渐提高了相应的生产能力。在中国轿车工业迅速成长的今天,尤其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更为灿烂的春天。

从我国的现实形势分析,目前汽车行业已经是大众化专业,同时由于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和职业发展前景,高素质的高中毕业生往往表现很出色,在高考专业招生时大多首选汽车行业。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汽车行业学科几乎聚集了大理科毕业生中最好的顶尖人才,这就给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全面成长带来了内生力量和契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当前的社会和实践特别要求一些具备创新和创造意识的人在汽车行业崭露头角,而其他优秀的汽车人才则需要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模式[2]。这些人才本身具有优秀的学识与智力,再加上卓有成效的实际训练,我们已经有理由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汽车生产领域也必将培育出更多的汽车工程专业人才,为我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3 利用校企合作机制改革提升汽车专业教学效率

3.1 创新教学理念,注重实践操作

与传统文化课程相比,汽车专业的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因为目前对高校来说,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注重实践操作是一个不可延迟的现实要求[3]。学校及其老师对于院校课程的评价和检查,都是基于其文化课的教学结果。这就意味着,一些在学校案头上工作意志较为旺盛、并且能够适应校方高强度考核节奏的高校毕业生,通常都在校内测评中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并且他们也通常都在由学校直接领导的考评体系中占据了非常有利的地位,但在事实上,他们缺乏实践知识。所以在实际层面上,学校必须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如果他们只是通过长期的自学进入汽车行业从事的生产与制造,对于日益变革与发达的现实会束手无策,不能把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准确、合理地运用于实际操作,这对他们过去的知识没有被充分的应用来说是一种遗憾,对公司来说更是一种损失。因为这将提高企业的劳动力成本,降低企业的运营效率。因此,学校必须了解企业的现实需求,并按照企业工作技能的实际需要开展课程,从而使该校所培育的人力资源可以更加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采用“理论+实践培训+生产”的模式,建设“根据企业需要设置专业方向,结合企业铸造学生能力”的校企合作培训基地。

3.2 围绕校企合作,健全管理体系

为推动校企合作项目在高等院校的培训教育实践中的深入开展,将根据校企合作形成完备的学校管理制度。在此活动中,高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学生参加校企合作计划或者在公司从事与汽车技术有关的实践项目打开绿色通道,使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校企合作计划,并顾及他们接受高校的教育培训的情况和机会[4]。必须意识到,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必然会存在着多种管理问题。学校以往的管理工作往往仅重视学员在校园内的学习与生活,这对学校而言相当僵化与苛刻,而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则必然要求学生深入公司,并与员工领导以及整个社会保持着紧密联系。这表明校方在严格管理学校和保障在校生安全方面遇到更多挑战。从这种视角出发,校方必须完善其管理体系,围绕学生在校企联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和安全障碍出台具体规范,从而严格规范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个人行为,同时还为学生在企业学习时期的人身安全和个人财物安全提供有力帮助和合理的保障。

在生命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对学生的行为教育,另一手抓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国内外因素可以被用于强化对学校的保障。同时,校方可和公司签订协议,由公司承担学生在公司学习过程的人身安全,并争取企业在公司学习流程中对学生的相应待遇,同时也不给学校带来更多的经济负担。

3.3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因材施教

针对汽车行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必须以学员利益为中心,强调因材施教,在校企联合过程中更重视学员的意义与价值,把学员的意义和价值置于更高的维度考量,并针对学生的各种资质与个人意愿,在各个方面对其开展培养。从汽车工业自身出发,汽车是一种强调相互合作的社会协调系统,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有机成分都是一个比较全面和独特的个体。对于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更多的资金投入,更关键的是,还需要汽车学院不断地向汽车行业投入不同专业的汽车人才。为更好地培育技术内核型人才,学校将通过“走出去”的途径,组织骨干教师和教学人员远赴省内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进行广泛的社会研究,关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和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两个基本问题。两个基本问题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并在市场上寻找教育。经过对人才培养市场的探索可知,为满足独立院校的要求和学生特色,需要采取各种手段在学科人才培养方法、实践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中进行教育革新。可以通过“邀请入学”的形式,聘请具备本学科人才培养背景、毕业后有行业管理工作经历、深入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学者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交流,并就怎样完善教学知识库、扩充课程库、培养专长方面,深入交流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针对现代汽车服务工程技术学科,经过专家论证,确定的培养目标是了解现代汽车科学技术与汽车服务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以形成“懂技术、善管理、善服务”的综合素养,使学员最终具有从事现代汽车领域的产品组织与管理、检测与判断、经营管理与推销、客户服务等基本能力。学生将获得参与生产组织与管理、检测与诊断、市场经营与推销、理论研讨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3.4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强校企合作进程

如只是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探讨,学员就无法参加实践,知識的深度与广度无法适应实践需求。学员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无法适应实际的需要,更无法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a.高等学校设置的汽车课程不能根据课程计划和学科的要求作出深入全面的研究;
b.高等学校缺乏研究汽车的高素质合格人员和师资。所以,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体现课程功能,推动汽车事业的深入发展,并达到向世界整车产业输出人才的目的,高校要合理优化已有的汽车教育项目,重构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与企业间的合作,把知名企业的高技能、高水平管理人才引入高校开展教学课程,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师提供全方位的培训,使他们真正了解最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因此,在改革汽车专业校企合作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的全过程中,高校需要发挥主导作用。换言之,高校需要充分了解学校和企业的个人需求,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强有力的规划,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交叉,全面素质的成长。

校方需要错开理论与实际的课程设置,一方面给学生打下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让他们对整个汽车工业有个大致的宏观了解,同时在此基础上要求他们深入工厂进行简单的了解与工作,使他们通过基本的机器动作认识设备的特点,掌握整车实际的运行规律,然后校方需要以学员为中心,需要在校企互动的环境中,针对学生的个人需求进行学习,使他们在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这种互动学习能够保证学生复习的最佳效益。

3.5 政府应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

为了使校企合作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全面提高高职学校汽车专业的教学质量,就需要有相应机制的保证,而不仅仅依赖大企业和高职学校之间的合作积极性。要充分调动学校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使学校教师积极地参与汽车教育过程中,并制定具体合理的教育方法,对学校教师实施良好纪律和管理制度。高职学校在进行汽车教学时,还可以增加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并争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助。而对于加强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效果,地方政府部门也应当不断完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晰地方政府部门、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权责关系与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政策优惠。比如政府可适当降低对合作企业的税费,政府为培养师资、学员带薪实践活动等项目提供必要资助,以及政府对多所高校的合作基地予以优惠,从而提供学生优越的就学环境。另外,政府部门要构建完整的校企合作评估制度,对校企合作实施有效评估。建立有效的评估流程,规范的评估准则,建立基于系统评价的良好激励机制,以此来激发企业的积极性。通过评估,建立参与校企合作的典型企业,并给予政策或经济奖励。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本科培养有了全新的需求,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深入推动校企合作将促进学校的长期发展。在高等学校汽车教学项目中广泛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一方面能够推动中国高等学校汽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中国汽车行业的长期发展。所以,有关企业和教育机构要高度重视校企合作项目的广泛开展,积极参与并推动校企合作项目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领治,陆建德高校汽车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高校汽车专业教育,2014(23):56-57

[2]刘剑英,宋鹏高校汽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改革探讨[J]辽宁高校学报,2012(3):12-13

[3]王鑫则汽车信息供给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王大有有关汽车教学的几个问题[M]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陆天龙,男,1995年生,助教,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结构与电路。

猜你喜欢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基于精益管理理念的汽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年12期)2017-01-17加强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未来英才(2016年20期)2017-01-03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浅析科学与财富(2016年29期)2016-12-27信息技术在中职汽车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5期)2016-12-26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推荐访问:效率 机制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