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融媒的发展现状

张壮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现状

引言:

2018 年8月21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 “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做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统一思想认识、凝聚社会共识的迫切要求、是提升基层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更好服务群众、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区县融媒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个年头,目前全国各区县已经基本实现全面覆盖,江苏、浙江、北京的等地发展较早,体系也相对完善。但由于缺乏经验,且区县原有问题较多等,仍有很多机制体制需要进行后续调整。

一、发展背景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一大批新兴媒体以及众多自媒体的兴起,原有传统媒体格局被打破,传统媒体已经不再是信息市场的主宰,一家独大或者单方面的上传下达已经被受众与市场淘汰。这时,作为区县地方的媒体就更加难以生存,资源相对匮乏,内容古板陈旧,人员机制同样老化,市场在以很快的速度缩减与被吞噬,区县传统媒体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当前传媒市场遇到困境的一个缩影。[1]而县级媒体处于我国“四级办”传媒格局中的“神经末梢”,是新闻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县级媒体能否通达有效受众人群,能否站稳基层受众市场,对舆论传播是否取得实效至关重要。

县级媒体不但覆盖人口广泛,在数量上也占绝对优势。自2018年总书记提出大力发展县级融媒体以来,各地纷纷响应号召,依附政府优惠政策与大力扶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融媒实验中心,改变原有发展模式,优化内容,聚合平台,招进众多具有新技术的年轻人员,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区县融媒的再生与发展革新。目前,全国各区县已经基本实现融媒体全覆盖,在量与覆盖程度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区县传统媒体本身存在很多问题,且资源相对匮乏,在这个摸索探索阶段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进行调整。

二、當前发展现状

先要真正的的吸引流量,重新回到人们日常关注的重心,便需要紧跟时代,学会运用新兴媒体技术。平台融合作为媒体融合的技术支撑体系,是实现资源配置和优化传播效果的重要前提。[2]它能够根本改变不同媒介间采集制作相互独立、分散、低效运行的状况,实现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生产布局的合理化,使资源整合效益最大化。

县域地缘有限、新闻资源相对较少, 而又普遍拥有县广播电视台、县党委政府开办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县域公共媒体,内容重复且落伍、机构重叠任务不清、纷杂而散乱,将其整合为一个融合平台,既是必然又十分必要,它将成为县级媒体破解困局、做大做强的关键之举。当前,区县融媒主要是将信息源与各类新闻,政府政务,社会服务以及电商与短视频相连接起来。政府的额宣传部门来引领,组织部门定编具体事宜,财政部门进行拨款与资金支持,力求通过短时间的共同努力,一次性建成应有的“区县中央厨房”。

具体做法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靠前指挥,各部门通力合作,按项目制管理,各项投资、建设进度督查到位,确保“挂牌”时间。[3]一般由县委宣传部一名副部长兼任融媒体中心党组书记或主任,中心为正科级建制,机构编制齐备,人员机制明确,可以整体投入工作。正是赖于高效率的指挥和工作系统,县级融媒体中心试点建设工期快,并在实践中产生了几种模式。

一是报系模式:北京市参照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架构,整合所辖报纸、电视、广播、网站、两微一端及第三方平台账号等媒体资源,一举建成16个区县级融媒体中心;湖南、江西、四川等省明确以报社为龙头,推出覆盖全省各县(市、区)的融媒体云平台。二是广电系模式:河南、安徽、湖北等省以省广播电视台为依托作县级融媒体 技术支撑平台 ,甘肃、新疆、福建等省以广电网络为核心建设省级融媒体运营中心。三是合作模式:山西、广西等地明确要求省报与省台或省网合作,共同开发省级智慧云平台,承担省级技术平台的职能。四是公司系模式:为在互联网时代赢得更大的主动权,避免传统观念的条块制约,部分县选择与新媒体技术公司联手打造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区域融合平台。但这种模式的后续发展取决于公司的实力和当地政府的态度,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因而数量较少。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营的基本经验是:传播机构有变,党媒属性不变;体制机制有变 ,方向导向不变;技术手段有变,服务宗旨不变;创收模式有变,价值取向不变。

各地在做强做精新闻主业的基础上,还积极探索运营方式,拓展“新闻+政务”“新闻+文创”“新闻+服务”“新闻+活动”“新闻+农业”“新闻+产业”等应用模式,着力打造综合型信息服务平台,确保唱响主旋律、展示党和政府正面形象、增强政府与民众的沟通联系,力使融媒体中心成为主流思想舆论建设的新型阵地,服务群众生活的重要平台,连接新兴媒体的应用终端。[4]

县级融媒体中心试点建设工作成绩明显,为下半场全面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

同时也发现,由于建设工期过紧、 缺乏严谨论证而留下一些后遗症,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这为即将开始的建设主攻战少走弯路也提供了必要的警示。

第一,由于试点阶段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可循,导致各地建成的融合平台五花八门。

各区县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现有的技术去进行整合,导致的结果便是很多融媒中心在走弯路,很多制度与内容形式中看不中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区县之间经济水平与发展程度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导致像北京朝阳区等经济发展较快,政策落实较好地区起步早,发展快,知名度高,而很多小的地区因为人力物力的限制,技术落后,发展程度较低,缺乏经验,因此很难真正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

第二,内容与形式合而不融。

由于未能真正理解区县融媒的含义,或者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有的融媒体中心只是不同县域媒体间简单的物理组合,没有就各个岗位重新布局,更没有进行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只是简单“翻牌”而已。这种不重视人财物的实质性融合、统一运营管理的翻牌行为, 导致各家媒体仍旧原样运作、各行其道,没有起到巩固加强基层舆论主阵地的作用,存在一些隐患。一方面,原有传统媒体的员工难以真正为融媒做出贡献,但却在编制之内,也被划进了区县融媒队伍之中,极大的削弱了融媒发展速度与办事效率。新来的人员没有编制,无论怎样努力都还是同等工资或者甚至不如原先老员工的待遇,这种人才体制难以留住真正能够带动融媒发展的人员。另一方面,单纯的平台内容堆积使得融媒平台页面看起来十分混乱,没有条理没有重点,融媒人员不仅需要处理新兴媒体还需要为政府政务宣传而忙碌,原本期望的中央厨房式的运营变更成了炖大杂烩。

第三,仍存在很多区县不从实际出发,单纯为了面子工程与单纯响应号召政策,花巨资建造融媒中心,盲目追求“大屏幕、大场地、大技术”的华丽外观,注重展示效应,投巨资建“指挥大屏”,不切实际造“大厨房”,维护费高昂,脱离群众,没有在建立如何以精湛、贴近的内容生产机制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方面下功夫。很多地区甚至建造这些都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大屏幕只在领导前来视察的时候打开进行一下展示,从此便再也没有用过。而当前确实也欠缺对于区县融媒发展成果进行验收的一个标准,怎样算完成了融媒工作的第一步,哪样算是做的好,是谁的屏幕最大还是看谁的APP平台用户更多,是看谁投资金额最大以示重视还是看哪个地区服务民生工作做的最好。[5]以至于这些地区把中央的战略部署简单理解为完成 “挂牌、建厨房”等物理表象,且实施中相互攀比、追求高大全,实功虚做虽然“出效果”,却背离了改革的初衷。

搞好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县级媒体转型的契机,是方法和手段,其关键是体制机制改革,最终目的是筑牢党的舆论宣传“基石”,有效“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上述偏差,将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下半场攻坚战中加以扭转。

三、改进措施

(一)鼓励技术创新,完善信息服务功能

随着民众对于新兴技术的熟悉与与习惯,县级融媒体中心诞生本身就是媒介技术形态在新时期的新要求,因此区县融媒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应与接受,更多的是需要鼓励区县融媒中心进行自我创新与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与VR等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得力工具,而区县融媒运用这些现有的技术进行改革。[6]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技术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需要结合最新的媒介技术、数据技术、移动传输技术等不断推陈出新,实现技术的革新式发展。目前大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受到县级媒体单位和地方技术环境的种种限制,仍然以满足基本的媒体信息服务、党建服务为主。未来在相关政策支持和加大资金投入的前提下,整体的技术环境需要鼓励各级单位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融媒体中心的技术服务,打造出更具互动性和吸引力的新闻产品和信息服务产品。发展基础较好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甚至可以应用新闻机器人、VR、AR等新技术手段,以更好地满足县级融媒体中心“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建设目标。

(二)第三方机构检测,定期发布技术报告

随着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市场的El渐规范和技术标准的逐渐确定,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和学界、业界等专业人士合作,成立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机构需要结合技术发展情况出台融媒体中心技术标准的评估体系,对融媒体中心技术系统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测、验收和评估,并定期发布检测报告,保障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第三方机构高质量的技术检测和报告发布,将大大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的专业化、科学化,有效推动融媒体中心的技术发展和效率增长。

(三)改革人事制度,吸引人才扩充融媒队伍

改变原有编制型岗位制度,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在编人员没有贡獻或者融媒技术也一样在队伍中占位,按照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与难度,实行相应的薪酬制度,鼓励融媒工作人员创新与实干,拼贡献拼成果。真正让年轻技术人员能够得到与自己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相对应的待遇和薪酬。[7]如河南项城融媒体中心在成立之初,便开始改革人事制度,全面去 “编制 ”、去行政化,按需设岗,全员竞聘,绩效考核,奖勤罚懒,拉开收入距离,极大地调动了内部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扩充融媒队伍,让工作人员的精力不仅仅只够处理表面工作,也能够下沉至民生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模式、关键环节与路径选择[J] .编辑之友,2019:
3-6.

[2]谢新州,黄杨.我国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现状与问题[J] 中国记者,2018:
1-2.

[3]黄楚新,刘美忆.2019年中国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状况及趋势[J].新闻与写作,2019,(12):10-16.

[4]张君昌.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调查及发展路径思考[J].北方传媒研究,2019(05):4-9.

[5]吴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选择[J].新闻前哨,2019,(10):61-62.

[6]郑保卫,张喆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效·问题·对策[J].中国出版,2019,(16):3-9.

[7]张昱辰.从机构融合迈向社会融合: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路径再思考*[J].中国出版,2019,(16):10-13.

猜你喜欢县级融媒体发展现状新时代关于县级融媒体建设的问题思考世界家苑(2019年4期)2019-06-09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仅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新媒体研究(2019年6期)2019-05-29加强全媒体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决策与信息(2019年5期)2019-05-09县级融媒体推动乡村振兴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活力(2019年4期)2019-04-02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新媒体研究(2019年3期)2019-03-28县级融媒体广播新闻报道转变思路分析记者摇篮(2019年2期)2019-03-21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推荐访问:区县 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