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塔什塔文化研究新动态

赵婷婷,包曙光

(1.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2.黑龙江大学渤海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辛塔什塔文化(Sintashta Culture)是公元前24世纪初到公元前16世纪期间生活在乌拉尔河和额尔齐斯河支流托博尔河之间的古代先民所创造的文化。该文化是欧亚草原青铜时代中期极为重要的文化之一,其独特的防御性聚落形态、墓葬布局及随葬马车等,对于研究欧亚草原青铜时代城市化终结现象及我国北方地区的社会演进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1972年,V.F.基宁(Gening)领导的乌拉尔考古队在车里雅宾斯克地区发掘了辛塔什塔遗址,辛塔什塔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了50年历史。1992年辛塔什塔遗址发掘报告的出版使得辛塔什塔文化的研究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更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辛塔什塔文化,并对其聚落形态、墓葬、随葬品、源流及社会形态进行研究。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学者也注意到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有少数学者对其葬式[1]和随葬马车[2]进行了研究,并且有学者已经以宏大的视野将其纳入整个欧亚草原生业模式和人群变迁的框架之中[3]。但由于中外学术交流不便,国内考古学家对辛塔什塔文化的了解比较少。基于此现状,本文收集了国内外关于辛塔什塔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以期全面掌握国际前沿性学术成果,推动我国北方地区聚落形态、墓地布局、马及马车的传播、冶金术的影响等重要学术问题的研究。

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学者就已经发现了辛塔什塔文化的陶器,但限于当时的认识,一般将其划为阿巴舍沃文化或安德罗诺沃文化。直到1972年基宁领导的乌拉尔考古队在车里雅宾斯克地区发掘了辛塔什塔遗址,才正式确认了辛塔什塔文化的命名。这一时期发现的还有新库马斯克(Ново-Кумакский)墓地的25号坟冢、乌斯季Ⅰ(Устье Ⅰ)遗址、乌巴甘Ⅰ(УбаганⅠ)墓地、卡门内·安巴尔(Каменный амбар)遗址、克孜勒斯科耶(Кизильский)遗址、切尔诺列奇耶Ⅲ(ЧерноречьеⅢ)遗址、阿尔凯姆(Аркаим)遗址等。1986年,航空考古方法的出现弥补了考古发现主要借由田野调查的局限性,进一步促进了辛塔什塔文化大聚落遗址的发现。根据这种方法,随后又发现和重建了22个辛塔什塔遗址的布局,其中包括辛塔什塔Ⅱ(Синташта II)遗址、安德烈耶夫(Андреевский)遗址、别勒苏亚特(Берсуат)遗址、罗德尼基(родники)遗址、伊辛尼(Исиний)遗址、朱伦拜(Журумбай)遗址、萨雷姆—萨科雷(Сарым-Саклы)遗址、捷普诺耶(Степное)遗址、库伊萨克(Куйсак)遗址等。进入21世纪,俄罗斯学者对其中一些遗址进行了发掘,包括捷普诺耶遗址、乌斯季Ⅰ遗址和大辛塔什塔坟冢,其中捷普诺耶遗址和乌斯季Ⅰ遗址都发现了在原址按照原方案多次重建的迹象。同时,最新的自然科学技术也被运用到辛塔什塔文化的研究之中,辛塔什塔Ⅱ遗址和朱伦拜遗址均通过微磁测量方法清楚地识别出了聚落整体轮廓和布局。

学者关于分期的观点各有不同。库兹米娜(Кузьмина)[4]曾将其归为安德罗诺沃文化的早期,称之为辛塔什塔—彼得罗夫卡类型。近年来,随着有关该文化研究的深入,学术界一般认为辛塔什塔是一种单独的文化,而与其他文化区分开来。有学者提出该文化可以分为早期的辛塔什塔期 (公元前2050—公元前1850年),以及晚期的波塔波夫卡期 (公元前1850—公元前1750年),因此称之为辛塔什塔—波塔波夫卡文化。但当前学术界一般将波塔波夫塔文化单独划分出去,从而更加认同基宁的观点,即根据聚落形态将辛塔什塔文化分为三个时期,防御性遗址形态分别为椭圆形、圆形和方形,聚落布局和墓葬形制逐渐简化。

根据基宁的研究,辛塔什塔墓地经过校正的碳十四测年数据跨度在公元前2250—公元前1390之间,而从墓地的树轮测年看,该墓地使用时间不会超过130年。俄罗斯学者马松(Masson)对14座葬有马车的墓葬进行了测年,认为年代在公元前1800—公元前1700年。汉克斯(Hanks)团队对辛塔什塔文化几处遗址和墓地进行了碳14测年,其测年结果为大约公元前2030—公元前1730年,目前多数学者更加认可此观点。

Д Г兹达诺维奇(Зданович)以墓地布局与墓葬分布为根据,将辛塔什塔文化墓葬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墓葬所处墓地无明显边界,墓葬数量较多且布局散乱,不存在明显的规划且没有中央墓葬;
第二类墓葬处于圆形墓地内,有明显的边界,墓葬修建规划有序,且存在中央墓葬,其余的墓葬圆形分布在中央墓葬周围;
第三类墓葬指外围有明显圆形边界的单个墓葬,这一类墓葬在辛塔什塔文化中较少。辛塔什塔文化墓葬的随葬品十分丰富,以陶器为主,还有一些青铜武器、工具和骨角器等。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墓葬以马车作为重要随葬,辛塔什塔文化的墓葬里出土至少16辆双轮马车。迄今为止,已有不少学者对不同的墓葬出土的马车进行了研究,基本确认了马车的形制。关于这些马车的性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者认为它们过于原始和简陋,还不是真正的马拉战车,但大多数学者认同将其称为双轮战车。战争中战车技术的改善有助于文化的扩张和随后的欧亚草原文化及其统治阶层的崛起,因此对辛塔什塔文化马车的研究十分重要。

斯托伯(Stobbe)等人对辛塔什塔遗址附近的古环境进行了研究,发现辛塔什塔遗址附近的牧场有能力进行全年放牧,使每个定居点在经济上达到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居址附近的牧场受到了强烈的人为影响,最终资源短缺导致了该文化人群的早夭现象。早期的辛塔什塔遗址中还发现了双峰骆驼的骨骼,由此,E.E库兹米娜认为,畜牧业是其主要的经济形态之一。结合在一些遗址外发现的谷物遗存,基本可以确定辛塔什塔文化的生业模式为农牧混合经济。聚落内发现的井、冶炼炉等遗存则说明其存在相当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活动。辛塔什塔文化聚落内建筑面积大体相等,也没有发现财富集中现象,但墓葬有阶层分化现象,研究者据此对其社会模式进行推测,一般认为其存在社会分层现象。切楚什科夫认为,该文化居民有可能存在以祭祀职能为基础的阶层差距,并对不同阶层的人口进行了推断,认为精英阶层由牧师和战士(2%—5%)组成,统治着社会地位较低的生产者(48—55%)和流动牧民(50%—60%)。殉马的墓主一般为男性,可能代表武士,这一现象间接证实了辛塔什塔文化社会的高度军事化。有学者认为,聚落和墓葬中阶层分化现象都不明显,据此推测所谓精英阶层可能并非终身。也有人持相反意见,如Д Г兹达诺维奇认为其墓葬差异主要表现在墓主性别和年龄方面的差别,而非社会身份的差别。总之,辛塔什塔文化的社会阶层分化现象并不明显,可能处于一种较为平等的社会组织形态。

目前,辛塔什塔文化的起源并不十分清楚,主要观点有两种,分别是本土起源说和西来说。持本土起源观点学者认为,是南乌拉尔地区铜石并用时代发展出的文化,促成了辛塔什塔—彼得罗夫卡文化的产生。有学者同样坚持本土起源观点,但认为同时期的彼得罗夫卡等文化也促成了辛塔什塔文化或辛塔什塔—阿尔凯姆文化的产生。西来说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一般认为辛塔什塔文化可能源于颜那亚文化、洞室墓文化、波尔塔夫卡文化或阿巴舍沃文化。其中又分为两个主要观点:颜那亚文化说,最新的基因组研究佐证了这一观点;
阿巴舍沃文化说,持此观点的学者主要以辛塔什塔文化和阿巴舍沃文化的陶器相似为依据。也有学者持中立观点,认为竖穴—波尔塔夫卡人群影响了辛塔什塔文化,但又提出阿巴舍沃文化以及南乌拉尔、哈萨克斯坦北部铜石并用时代的后继文化也参与了这一过程。

至于辛塔什塔文化的流向,较多学者认为与安德罗诺沃文化的阿拉库类型关系匪浅。除此之外,也有学者认为木椁墓文化、彼得罗夫卡文化也是在辛塔什塔和阿巴舍沃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新的基因组研究以及在中亚地区发现的与辛塔什塔文化相似的器物均是该文化人群南迁的佐证。相较于国外学者,我国学者则一般认为辛塔什塔文化因素随着冶金术的东传而进入我国新疆地区[5],甚至继续向东影响到了中原地区的殷墟文化[6]。

辛塔什塔遗址的发掘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辛塔什塔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运用的主要方法包括统计学、地磁学、金相分析及基因组研究等,学术界已经对其聚落形态、墓葬结构、马与马车的传播、冶金术的发展以及其背后所隐含的生业模式、社会组织等重要学术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辛塔什塔文化的认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甚明朗。首先,是其分期。当前仍有学者将其当作其他文化的某一类型或分期,而对其本身的分期学者们观点不一,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同时,该文化本身是否存在分区现象,它和同时期的彼得罗夫卡文化究竟是同一文化的不同变体还是两个文化的互相影响仍存疑虑。其次,是社会组织形式。独特的聚落形态是否反映出阶层分化还需继续探讨。最后,是该文化的来源仍然不清楚。一般认为辛塔什塔文化可能源于竖穴墓文化、洞室墓文化、波尔塔夫卡文化、阿巴舍沃文化等,究竟哪个文化因素更多则众说纷纭。总之,对于辛塔什塔文化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学术问题需要继续探索。比如,其器物的研究、文化的分区和分期、社会组织、文化源流等。辛塔什塔文化的聚落、墓葬、双轮马车以及其源流对于研究我国北方地区的聚落形态、墓葬布局、马车的起源、冶金术的传播等重要学术问题有一定借鉴意义。对于构建完整的欧亚草原文化体系、研究青铜时代东西方文化远程交流互动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塔什马车墓葬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2期)2022-03-16马车与游船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2-21马车小学科学(学生版)(2021年6期)2021-07-21驾着马车去打仗小学科学(学生版)(2021年3期)2021-04-13作家叶甫盖尼·安塔什科维奇:那些我和老哈尔滨的故事伙伴(2019年8期)2019-09-24墓葬中的女人艺术品鉴(2019年8期)2019-09-18塔什彻,返乡路漫漫足球俱乐部(2016年5期)2016-05-16扬州胡场汉代墓葬大众考古(2015年11期)2015-06-26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大众考古(2015年6期)2015-06-26基层医改“三驾马车”并重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推荐访问:动态 研究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