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新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维度

寇清杰,肖影慧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 “坚持开拓创新” 概括凝练为党的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并强调指出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解决重大时代课题中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在意识形态领域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创新、视野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各方面多领域的创新,推动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1],实现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突破,开创了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新局面。

“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2](10),而战略问题是构成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深谙意识形态建设战略问题的重要性,从明晰意识形态建设战略地位和锻造意识形态建设战略领导核心的高度,引领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明晰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地位

对意识形态建设进行科学定位是谋划意识形态建设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立足新时代新方位,明晰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地位,为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扫清了障碍、理顺了思路。

其一,从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高度,明确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地位。2014 年4 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 “总体国家安全观” 这一重大创新论断,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建设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指导。意识形态安全作为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总体国家安全的视域中进行研究、阐释和定位,致力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时,意识形态安全作为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举措。历史已多次证明,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舆论领域开始的;
一个社会的颠覆也往往是先从意识形态阵地打开缺口的, “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3](465)。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4](9),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从而有效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攸关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纳入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5](53)之中,强调要牢牢掌握 “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6](213),从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了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与党和国家整体形势同步向好发展。

其二,从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二者辩证关系出发,揭示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要素优化的新变化。同时,意识形态领域也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征,迫切要求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及时高效处理全面深化改革在社会思想舆论领域引发的新矛盾、新问题。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7](106)这一重要论述深刻表明,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与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地位是相辅相成的,深刻彰显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深度契合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因为 “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8](15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不断增强国家 “硬实力” 的同时,把意识形态建设作为 “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7](106)抓紧抓好,通过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将意识形态领域的 “变量” 转变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大 “增量” 。

(二)锻造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领导核心

“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9](320)执政党在领导意识形态建设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也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主体保障和最高领导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清醒分析治国理政面临的 “四大考验” “四种危险” 以及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全面把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意识形态逻辑。基于此,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通过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3](70),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具体落实到意识形态领域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巩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核心。首先,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通过旗帜鲜明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10](121),夯实政治根基,永葆政治本色,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确保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胜利前进;
反之, “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11](536),党的其他建设包括意识形态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其次,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12](94)。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建设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也是凝聚党心民意的共鸣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牢牢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中思想从严的内核和要领,坚持不懈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 “不断增强全党同志党的意识、党员意识”[10](122),巩固了意识形态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思想根基。再次,通过党的纪律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进而构建起严明的纪律规矩、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法规制度。最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以卓有成效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党心民心颇为大振。由此可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 “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1]的关键一招,成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制胜法宝。

总之,全面从严治党为意识形态建设锻造了坚强领导核心,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认识的极大深化,有效发挥了党在意识形态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前提和主体保证。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意识形态建设的场域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更为系统宏观的视角界定意识形态建设的阵地,从 “构建同心圆” 的角度着手,协调网上和网下两个战场,从 “构建共同体” 的大势布局,统筹国内和国际两大场域,进而构建起 “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13](24)。

(一)协调网上和网下两个战场

当今时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虚拟现实的界限日益模糊,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构成了越来越复杂的大舆论场,大大增加了舆论引导和内容管理的难度。其中, “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14](50), “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14](51)。因此,过去重 “网下” 而轻 “网上” 的意识形态建设已然难以应对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形势,必须统筹把握网上和网下两个战场的内在关系,在抓好 “网下” 意识形态工作的同时,着重抓好 “网上” 意识形态工作, “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14](54),努力 “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14](77)。

其一,推动网上网下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媒体融合是一场自我革命。”[14](77)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积极适应新形势下传播形态和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打通网上和网下,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有效激发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实现网上网下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手段共融共通,加快构建 “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15](152),打造出诸如学习强国、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精锐主流传播平台,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成为助力主流意识形态发声的 “麦克风” 。

其二,加强网上网下阵地建设和管理。阵地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依托,意识形态阵地覆盖面广,正确思想不去占领,错误思想就会攻占阵地。因此,必须增强阵地意识, “认真贯彻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6](219),决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重点阵地进行了科学部署,强调遵循多阵地建设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明确要求坚持网络空间、基层、学校等领域意识形态治理的协调统一。具体而言,在实践中科学区分了 “红、黑、灰” 三个地带,通过联通网上和网下的红色地带,加强阵地管理和建设,牢牢守住红色地带不放松,抓住一切有利机会巩固和拓展红色地带,不断扩大其影响范围。黑色地带主要由网上和网下的一些负面舆论所构成,党和国家对此坚决加以管控,逐步推动其改变颜色。对于灰色地带,通过大张旗鼓地开展工作,在防止其向黑色地带蜕变的同时,加快促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由此,使各类阵地始终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

其三,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居全球第一,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互联网已成为我们面临的 “最大变量” 和舆论斗争的 “主战场” ,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14](3)。正是基于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 “主阵地、最前沿” , “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16](29),通过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和应用,占据网络舆论主动权,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使互联网释放出最大正能量,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 “最大增量” 。

(二)统筹国内和国际两大场域

当前,中国社会正进行着广泛而深刻的巨大变革,世界正历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2](327),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因而,谋划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胸怀 “两个大局” ,统筹把握国内和国际两大舆论场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坚持 “内外联动” ,从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大势布局,将增强意识形态 “软实力” 和提高中国声音的国际话语权有机结合起来,显著提升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整体效力。

从国内来看,增强意识形态 “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项 “形于中” 而 “发于外” 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日趋激烈,以主流意识形态研判和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思想共识、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任务艰巨且繁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更有力的领导、更坚定的决心、更有效的举措,坚决遏制各种错误思想炒作蔓延,唱响意识形态主旋律,有效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的被动局面,为国内营造了意识形态建设的良好社会生态。此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 “十四五” 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到2035年顺利建成文化强国。意识形态贯穿文化发展的始终,意识形态建设是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核心要旨。对此,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中,准确把握 “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17](208),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夯实意识形态软实力的文化根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从国外来看,立足中国, “联接中外、沟通世界”[18](212),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切实提高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挨打” “挨饿” 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我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国际舆论总体依然保持西强我弱格局,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围堵有增无减,别有用心地相继炮制出各种无稽之谈, “唱衰中国” 、马克思主义 “失语” 和社会主义 “挨骂” 的困境仍有待从根本上突破。这充分表明, “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16](211)。换言之,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不能局限于国内场域,必须坚持 “内外联动” ,以实现国内场域意识形态建设的 “成效外溢” ,进一步将我国的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转化为对外话语优势。对此,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有力批驳了国际上各种奇谈怪论对我国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等的无端质疑和攻击,牢牢掌握国际舆论的主动权。另一方面,通过着力推进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如 “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 “一带一路” 倡议等理念,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意识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强化了中国实践的话语支撑,更好地宣介中国制度,阐释中国发展,传播中国价值,塑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国际形象, “为国内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提供有力支持”[19](24)。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筹国内和国际两大场域的意识形态建设, “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发展,奏响交响乐、大合唱”[19](122~123),在致力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同时,在国际社会 “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19](123),构建起国内和国际两大场域意识形态建设的 “共同体” 。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理论内核” ,其蕴含的基本原理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同时,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守正创新、提升意识形态调适力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以理论创新为先导,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了意识形态建设指导思想的创新发展,创造性地提出并大力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升了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国际传播的影响力。

(一)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意识形态建设指导思想的创新发展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9](11)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思想理论体系,唯有诉诸强大的现实解释力和理论说服力,才能深入人心,掌握群众。马克思主义作为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演变基本规律的 “科学意识形态” ,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根基。因此,充分彰显并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所在。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必须随着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如此才能推动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实现新飞跃、开辟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 “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20](8)。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实践催生新理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变的客观现实,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精准定位并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全过程人民民主” 等共同绘就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宏伟蓝图,这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构建起一套科学有效、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理论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1]。意识形态工作不是抽象的理论说教,必须关切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答疑解惑破难之中增进理解,在澄清思想认识之中提高认知,在理论鉴别比较之中坚定自信,在夯实物质基础之中赢得拥护,在治理成效高低之中明辨是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实现了跃迁式发展。其一,以强大的理论创造力和现实解释力,为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其二,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人民之问,廓清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一段时期以来的模糊认知,使人们在错误思潮的诱惑干扰面前得以保持 “乱云飞渡仍从容” 的清醒和定力;
其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增强了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了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巩固了全党全国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创造性提出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升意识形态话语国际传播的影响力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与日俱增、层出不穷的风险挑战,全球治理矛盾的频发和治理难题的凸显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考验。然而,西方中心主义的全球治理理论和模式在世界大变局、大乱局之中呈现出日渐式微甚至完全失灵的趋势。因此,如何引导世界由变局走向变革,是时代之问、世界之问。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道路、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的世界公信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话语走向世界舞台愈发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际,坚持胸怀天下,积极承担起为世界谋和平、谋发展、谋大同的时代使命,并且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筹谋国际话语权工作,致力于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其中,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中国共产党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首先,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基础。以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21](16)为核心要义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本质上坚持 “以世界人民为本” ,旨在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内蕴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前瞻式思考和战略性擘画,是中国共产党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秉持的核心价值。正是由于建立在人类价值的最大公约数之上,契合人类文明赓续发展的价值规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积极响应和实践,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世界感召力,切实提高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际话语权。其次,中国共产党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统领,创造性地提出了 “地球生命共同体”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等理念,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世界卫生问题、全球网络安全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鲜明旗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向世界更好地展示了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极大提升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国际传播影响力。

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实践 “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22](311),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意识形态建设的制度支撑;
提高斗争本领,在正本清源中致力于打赢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坚战,固本培元、激浊扬清,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创新特色尤为鲜明,成效颇为显著。

(一)加强制度建设,在固本培元中完善意识形态建设的制度支撑

改革开放后,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杂音噪声增多,而意识形态制度建设一度存在滞后于客观形势发展需要的情况,致使意识形态建设实践处于被动局面和疲软状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始终坚持以立为本的发展理路,提出把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16](27)作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10](300),意识形态制度建设能有效发挥凝聚思想、统一意志、规范行动的重要作用,确保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实现长期稳定有序的发展。正是基于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治国理政制度化建设,推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从制度建设层面推进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就加强意识形态制度建设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并且以强有力的举措付诸意识形态建设实践,在固本培元中不断完善意识形态建设的制度支撑。相较于之前,新时代意识形态制度建设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制度系统性和集成性之强,制度的权威性之高,以及在意识形态建设实践中发挥治理效能之佳,均前所未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13](23),并且明确了在这一根本制度统摄下的意识形态建设等一系列具体细则和工作办法,在实践中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制度化建设落细落实。从根本制度层面高度重视并贯彻落实意识形态的制度化建设,这在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百年历史征程中尚属首次,具有里程碑意义。2020年出台的《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进一步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意识形态逻辑和实践理路的维度,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出了严格规定。此外,中国共产党还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关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法律法规,如《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等,增补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相关制度短板,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伟大实践实现 “中国之治” 的制度密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高度重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意识形态建设的制度支撑,为守好各类意识形态阵地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有力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

(二)提高斗争本领,在正本清源中致力打赢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坚战

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使意识形态领域的不确定性因素急剧增加,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国际主导地位和信息技术优势,加大了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攻击力度,一些错误思潮蜂拥而来、扩散蔓延,企图与主流意识形态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尤为尖锐,严重威胁着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

基于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形势的现实考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23](18)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 “必须取得全胜”[19](23),反之,如果思想舆论阵地被攻破,其他防线就难以守住。因此,我们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同时,在实践工作中一刻也不能忽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建设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16](27)。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意识形态领域 “正本清源” 的要害之处,科学研判意识形态形势和走向,高度重视提高意识形态的斗争本领,切实加强意识形态的斗争定力,合理把握意识形态的斗争尺度,强调要旗帜鲜明地批驳抵制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西方 “宪政民主” 、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对于关涉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的问题,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舆论斗争,绝不做 “骑墙派” 和 “看风派”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批判斗争,错误思潮的政治本质和社会危害得以深入揭示和充分暴露,错误思潮炒作蔓延、严重泛滥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原来被错误思潮污染破坏、乱象丛生的各类舆论阵地得到明显净化,意识形态领域总体保持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新时代以来的舆论斗争历程雄辩地证明,在意识形态战线上,我们决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退避三舍,唯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打赢意识形态领域这一争夺 “制脑权” 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斗争精神,在意识形态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以战士的姿态和担当对错误社会思潮展开彻底批判,理直气壮地承担起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攻坚战的重大使命,成为新时代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取得整体性、历史性成就的关键环节。

猜你喜欢中国共产党领域时代《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2020 IT领域大事记计算机世界(2020年50期)2020-01-15领域·对峙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4期)2015-02-28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维度 意识形态